日異部藝文二〈詩〉
《日蝕》明·寧獻王權
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淵。青天俄有星千 點,白晝爭看月一弦。蜀鳥亂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 無天。舉頭不見長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
《日珥》王醇
日珥,悲時事也。歲仲春五日,日生交暈如連環,左右生戟氣,青赤色,白虹彌天。占曰:「百殃之本,眾亂之基。」 且通年疆內,災異迭見,興師罕捷,財賦告匱,綠林白馬之徒,白晝揚旌江海之上,全盛之朝,一至於此。余雚食一丘,杞憂何益?第恐不能安枕白雲,遂擊壤之私耳。觸事成唫,不覺其辭之無序也。
連環雙珥夾晴日,左右生戟氣青赤。豈惟兵甲生邊 裔,百殃之本眾亂基。前月黃霾泰山側,青龍吐火煙 光黑。去年御溝流血波,天鼓滿空撾海鼉。又看彗星 掃空百餘丈,徹夜光芒侵斗象。海徼軍民半已無,天 復示變何為乎?
日異部紀事
《金匱》「三苗之時,三月不見日。」
《呂覽》:桀為無道,溫令伊尹往視曠夏,聽於妹嬉。妹嬉 言曰:「今者天子夢西方有日,東方有日,兩日相與𩰚, 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伊尹告湯,乃令師從東方出 於國西以進,未接刃而桀走。
《說苑政理篇》:晉侯問於士文伯曰:「三月朔,日有蝕之, 寡人學惛焉。《詩》所謂『彼日而蝕,于何不臧』者,何也?」對 曰:「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讁於日月 之災,故不可不慎也。政有三而已:一曰因民,二曰擇 人,三曰從時。」
《吳越春秋》范蠡曰:「昔吳之稱王,僭天子之號,天變於 上,日為陰蝕。今君遂僭號不歸,恐天變復見。」
《前漢書孝成許皇后傳》:「后聰慧,善史書。自為妃至即 位,常寵於上,後宮希得進見。皇太后及帝諸舅憂上 無繼嗣,時又數有災異,劉向、谷永等皆陳其咎在於 後宮。上然其言,於是省減椒房掖庭用度。皇后上疏, 上於是采劉向、谷永之言以報曰:『皇帝問皇后所言 事,聞之,夫日者,眾陽之宗,天光之貴,王者之象,人君』」 之位也。夫以陰而侵陽,虧其正體,是非下陵上,妻乘 夫,賤踰貴之變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變異為眾,莫 若日蝕大。自漢興,日蝕亦為呂、霍之屬見。以今揆之, 豈有此等之效與?
《鄭崇傳》:「上欲封祖母傅太后從弟商。崇議曰:孝成皇 帝封親舅五侯,天為赤黃晝昏,日中有黑氣。今祖母 從昆弟二人已侯,孔鄉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 尚有因緣。今無故欲復封商,壞亂制度,逆天人心,非 傅氏之福也。」
《後漢書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 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蝕,京師不見,而瓊 以狀聞。太后詔問所蝕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蝕之餘,如月之初』?瓊大 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晉書禮志》:漢建安中,將正會,而太史上言:「正旦當日 蝕。」朝士疑會否,共諮尚書令荀彧。時廣平計吏劉卲 在坐,曰:「梓慎、裨竈,古之良史,猶占水火,錯先天。時諸 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者四,日蝕在一。然則聖 人垂制,不為變異豫廢朝禮者,或災消異伏,或推術 謬誤也。」彧及眾人咸善而從之,遂朝會如舊,日亦不 蝕。卲由此顯名。至武帝咸寧三年、四年,並以正旦合 朔,卻元會,改魏故事也。
元帝太興元年,太史上:四月合朔。中書侍郎孔愉奏 曰:「《春秋》日有蝕之,天子伐鼓于社,攻諸陰也。諸侯伐 鼓于朝,臣自攻也。按《尚書符》,若日之有變,便擊鼓于 諸門,有違舊典。」詔曰:「所陳有正義,輒敕外改之。」 康帝建元元年,太史上:元日合朔後,復疑卻會與否。 庾冰輔政,寫劉卲議以示八坐。于時有謂卲為不得 禮意,荀彧從之,是勝人之一失。故蔡謨遂著議非之 曰:「卲論災消異伏」,又以梓慎、裨竈猶有錯失,太史上 言,亦不必審,其理,誠然也。而云聖人垂制,不為變異 豫廢朝禮,此則謬矣。災祥之發,所以譴告人君,王者 之所重誡。故素服廢樂,退避正殿,百官降物,用幣伐 鼓,躬親而救之。夫敬誡之事,與其疑而廢之,寧慎而 行之。故孔子、老聃助葬于巷黨,以表不見星而行,故 日蝕而止柩。曰:安知其不見星也而卲廢之,是棄聖 賢之成規也。魯桓公壬申有災,而以乙亥嘗祭,《春秋》 譏之。災事既過,猶追懼未已,故廢宗廟之祭。況聞天 眚將至,行慶樂之會,于禮乖矣。《禮記》所云諸侯入門, 不得終禮者,謂日官不豫,「言,諸侯既入,見蝕乃知耳, 非先聞當蝕而朝會不廢也。引此,可謂失其義旨。劉 卲所執者,《禮記》也,夫子、老聃巷黨之事,亦《禮記》所言, 復違而反之,進退無據。然荀令所言,漢朝所從,遂使 此言至今見稱,莫知其誤矣。後君子將擬以為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