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0 (1700-1725).djvu/1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犯建西第四星。九月丙辰,掩角距星。壬戌,犯天高。十 二月丁巳,又犯。 又按志:「四月己巳,熒惑入鬼犯積 尸。」 又按《志》:「二月壬申,太白犯月星。四月癸亥,犯五 諸侯西第五星。」「五月甲申,入鬼,犯積尸氣。」「九月乙巳, 入太微垣,犯左執法。丁未始出。」 又按《志》:「三月癸卯, 太白與熒惑合於井。十一月壬申,與歲星合於角。」 又按《志》:「九月乙巳,辰星與歲星合於角。」 又按《志》:「二 月壬申,客星守亢。陳分也。」 又按《志》:「五月癸未,星出 房」宿東南。

紹興十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丙戌, 月犯入井。三月辛巳、四月戊申、閏六月丁酉、八月辛 巳、十月丁亥,皆犯入井。三月辛卯,入氐。六月癸丑、七 月戊申、八月乙亥、十二月辛卯,皆入氐。閏六月乙未, 犯畢。九月丁巳,犯畢距星。十二月壬子,又犯畢。 又 按志:「正月戊子、七月辛未,歲星入氐。」 又按《志》:「十月 庚子,熒惑犯五諸侯。」 又按《志》。四月丙子,太白入氐。

又《按志》。「十二月戊子。填星與太白合於室 。」 又按

《志》:「十一月丁未,太白與填星合於危。」

紹興十一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正月戊 午,月犯氐。二月甲戌,犯畢。八月乙酉,皆犯畢。三月甲 辰,入井。六月乙亥,入氐。十一月乙卯,入太微垣,犯左 執法。丙辰,犯進賢。己未,犯氐東北星。十二月乙亥,入 畢,掩大星。 又按志:「七月戊午,歲星犯東咸西第二 星。」 又按志:「三月乙卯,熒惑入鬼。」 又按《志》:「八月甲 午,填星入」羽林軍。 又《按志》。「六月乙亥。太白犯井鉅 星。」 又按《志》。「三月庚子。填星與太白合於室。」

紹興十二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二年正月壬 寅,月犯畢距星。四月辛未,入太微。十一月行犯權大 星,并掩御女。」 又按《志》:「七月乙未,熒惑犯司怪。丁未, 入井。八月入鬼,犯積尸。十二月丙戌,逆行犯權大星 北第一星。」 又按《志》:「五月甲午,太白犯鬼西北星。乙 未,犯積尸氣。」

紹興十三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三年正月癸 卯,月犯權星并御女。八月己酉復掩權大星。」 又按 志。「九月辛未,熒惑與太白合於尾。」 又按志。「十二月 乙巳,太白與填星合於奎。」

紹興十四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四年正月庚 申。月入畢。掩大星。六月丁亥。犯亢距星。 又按志。「八 月庚辰。熒惑犯積尸。」 又按志。「六月癸卯。太白與熒 惑合於井。」

紹興十五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十五年夏四月戊寅,彗星出東方。 癸未,避殿減膳,命監司郡守條上便民事宜。丁亥,以 彗出,大赦。癸巳,彗沒。五月丙辰客星見。六月丁亥客 星沒。」 按《天文志》:「九月辛酉,熒惑犯天江南第一星。」

又《按志》。「八月庚寅。熒惑與太白合於氐 。」 又按志。

四月戊寅,彗星見東方。丙申,復見於參度。五月丁巳, 化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張,至六月丁亥乃消。

按《杜莘老傳》:「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

十三世孫也。幼歲時方禁蘇氏文,獨喜誦習。紹興間 進士,以親老不赴。廷對,賜同進士出身,授梁山軍教 授,從遊者眾。秦檜死,魏良臣參大政,莘老疏天下利 害以聞,良臣薦之,主管禮兵部架閣文字。彗星見東 方,高宗下詔求言,莘老上書論:「彗盭氣所生,多為兵 兆。國家為民息兵,而將驕卒惰,軍政不肅。今因天戒 以脩人事,思患預防,莫大於此。」因陳時弊十事。時應 詔者眾,上命擇其議論切當,推恩以勸之,後省以莘 老為首。進一階,遷《敕令》刪定官、太常寺主簿,陞博士。 輪對,論金將敗盟,宜飭邊備,勿恃其不來,恃吾有以 待之。上稱善再三。

紹興十六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十六年十二月戊戌,彗見西南方, 乙巳滅。 按《天文志》:「六月庚申,月掩填星。」 又按《志》: 「八月壬寅,月犯鉤鈐。」 又按志:「十月丙午,熒惑犯左 執法,甲寅出太微左掖門。」 又按志:「三月乙丑,歲星 與填星、太白合於昴。」「十月戊戌,與填星合於畢。」 又 按志:十一月庚寅,彗星見西南危宿。

紹興十七年,星變。

按《宋史高宗本紀》,十七年七月辛巳,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三月己未,月入羽林軍。是歲凡六。三月己卯 入氐。五月甲戌、六月壬寅,十一月乙酉皆入氐。七月 癸酉入南斗。十月乙未又入。十一月甲戌犯司怪。」 又按志:「七月壬戌,歲星順行入東井,不犯星。十一月 丙戌退行入井。」 又按志:「七月己卯,熒惑順行犯房 宿。己丑」順行犯東咸。八月戊申,順行犯天江。「十月乙 酉,順行犯壁壘陣。庚寅晦,順行入羽林軍。」 又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