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0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星變部彙考十八

  唐高祖武德七則 太宗貞觀十九則 高宗永徽五則 顯慶二則 龍朔三則 麟德

  一則 乾封三則 總章一則 咸亨三則 上元三則 儀鳳三則 調露一則 永隆一

  則 開耀一則 永淳二則 睿宗文明一則 中宗嗣聖八則 神龍三則 景龍四則

  睿宗景雲二則 太極一則 延和一則 元宗先天二則 開元十則 天寶五則 肅宗

  至德二則 乾元三則 上元二則 寶應一則 代宗廣德一則 永泰一則 大曆十三

  則 德宗建中四則 興元一則 貞元九則 順宗永貞一則 憲宗元和十四則 穆宗

  長慶四則 敬宗寶曆二則 文宗太和九則 開成五則 武宗會呂六則 宣宗大中二

  則

庶徵典第四十四卷

星變部彙考十八

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六月太白晝見熒惑犯右執法七月土金水聚於井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元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丙 子,太白晝見。七月,土金水聚於東井。 按《天文志》:五 月庚午,太白晝見。占曰:「兵起,臣彊。」六月丙子,熒惑犯 右執法。占曰:「執法,大臣象。」 又按志:七月丙午,鎮星、 太白、辰星聚于東井,關中分也。按舊志作六月三日熒惑犯左執法 武德二年三月,土、金、水聚東井。七月,月犯牛。九月,太 白晝見。冬,熒惑守五諸侯。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丙申, 鎮星、太白、辰星復聚于東井。」 又按《志》,「七月戊寅,月 犯牽牛。」凡月與列宿相犯,其宿地憂。牽牛,吳越分。九 月庚寅,太白晝見。冬,熒惑守五諸侯。

武德三年十月,星隕于東都。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武德三年十月三十日,有流星墜 于東都城內,殷殷有聲。高祖謂侍臣曰:「此何祥也?」起 居舍人令狐德棻曰:「昔馬懿伐遼,有流星墜于遼東 梁水上,尋而公孫淵敗走,晉軍追之,至其星墜處斬 之。此王世充滅亡之兆也。」

武德六年,熒惑犯鬼。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癸卯。 熒惑犯輿鬼西南星。占曰:「大臣有誅。」

武德七年六月。熒惑犯右執法。七月。歲星犯畢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六月。熒惑 犯右執法。七月戊寅。歲星犯畢。占曰:「邊有兵。」

武德八年九月,熒惑入太微。冬,太白入南斗。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九月癸丑, 熒惑入太微。太微,天廷也。冬,太白入南斗。斗主爵祿。 武德九年二月,星孛于胃昴,又孛于卷舌。五月,太白 晝見。六月經天,木水合于井。月犯氐,太白晝見。七月、 八月俱晝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於胃昴,丁 亥,孛於卷舌。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己卯七月辛亥、甲 寅,八月丁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壬午,有星 孛於胃昴間,丁亥,孛於卷舌。」孛與彗皆非常惡氣所 生,而災甚於彗。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丁巳,經天;己未 又經天,在秦分。丙寅,月犯氐。氐為天子宿宮。己卯,太 白晝見。七月辛亥,晝見。甲寅,晝見。八月丁巳,晝見。太 白,上公。經天者,陰乘陽也。 又按《志》,六月己卯,歲星、 辰星合於東井。占曰:「為變謀。」

按《舊唐書天文志》:九年五月,傅奕奏:「太白晝見于秦, 秦國當有天下。」高祖以狀授太宗。及太宗即位,召奕 謂曰:「汝前奏事幾累我,然而今後但須悉心盡言,無 以前事為慮。」

太宗貞觀二年天狗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貞觀二年,天狗 隕於夏州城中。」

貞觀三年,歲星入氐。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丁丑, 歲星逆行入氐。占曰:『人君治宮室。過度,一曰饑』。」 貞觀五年,填犯鍵閉。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五月,填犯 鍵閉,占為腹心喉舌臣。」

貞觀七年,熒惑犯右執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蕭瑀傳》:「瑀進尚書右僕 射。七年,以熒惑犯右執法,避位不許。久之,遷左僕射。 貞觀初,房元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 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十家。」

貞觀八年八月。有星孛于虛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