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0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色黃小。冬,熒惑守井。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帝歸 自鳳翔。其明日,有大星如月,自東濁際西流,有聲如 雷,尾跡橫貫中天,三夕乃滅。」 又按志:「二月填始去 虛。十一月丙戌,太白在南斗,去地五尺許,色小而黃。 至明年正月乃高十丈,光芒甚大。是冬,熒惑徘徊於 東井間,久而不去。京師分也。」

昭宣帝天祐元年二月太白色赤生角動搖四月天衝見五月長星見六月太白犯水位

按《唐書昭宣帝本紀》,天祐元年二月丙寅,日中見北 斗。 按《天文志》:二月辛卯,太白夕見昴西,色赤,炎燄 如火。壬辰,有三角如花而動搖。占曰:「有反城,有火災, 胡兵起。」六月甲午,太白在張,芒角甚大。癸丑,句己犯 水位。自夏及秋,大角,五色散搖,煌煌然。占同天復初。

又按《志》,「四月有星狀如人,首赤身黑,在北斗下,紫。」

《微中占》曰:「天衝也。天衝抱極,泣帝前血,濁霧下,天下 冤。」後三日而黑氣晦暝。五月戊寅乙夜,雨,晦暝,有星 長二十丈,出東方,西南向,首黑尾赤,中白,枉矢也。一 曰長星。

天祐二年三月,枉矢見。四月,昭明星見,彗見北河 按《唐書昭宣帝本紀》,二年四月庚子,有彗星出於西 北。 按《天文志》,「三月乙丑夜中,有大流星出中天,如 五斗器,流至西北,去地十丈許而止,上有星芒,炎如 火,赤而黃,長丈五許,而蛇行。小星皆動而東南,其隕 如雨。少頃沒。後有蒼白氣如竹叢,上衝天中,色瞢瞢。」 占曰:「亦枉矢也。」 又按《志》,四月庚子夕,西北隅有星 類太白,有光似彗,長三四丈,色如赭。辛丑夕色如縞。 或曰五車之歲星也。一曰昭明星也。甲辰有彗星於 北河,貫文昌,長三丈餘,凌中台、下台。五月乙丑夜,自 軒轅左角及天市西垣,光芒猛怒,其長亙天。丙寅雲 陰,至辛未少霽不見。兩河為天闕,在東井間,而北河 中國所經也。文昌,天之六司。天市,都市也。

按《冊府元龜》:天祐二年四月壬申,詔曰:「朕以沖幼,克 嗣丕基,業業兢兢,敬恭夕惕。今以彗星謫見,深宜罪 躬。雖已降恩赦,更起今月二十四日,避正殿,減常膳, 明自思過咎也。」己未,司天臺奏:彗星又見,請於太清 宮建黃籙道場。從之。

天祐三年二月,月暈熒惑、孛彗。八月,歲在哭星。十二 月,有星上行,分為二。

按《唐書昭宣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丙 申,月暈熒惑孛彗。八月丙午,歲星在哭星上,生黃白 氣如孛狀,五星聚合。十二月昏,東方有星如太白,自 地徐上行極緩,至中天,如上弦月,乃曲行,頃之,分為 二。占曰「有大孽。」

後梁

太祖開平二年夏四月辛丑熒惑犯上將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云云。

乾化元年五月客星犯帝座

乾化二年正月丙申,熒惑犯房第二星。戊申,月犯心 大星。四月甲寅,月掩心大星。壬申,彗出于張。甲戌,彗 出靈臺。

按以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俱不載。 按《司天考》云 云。

按《冊府元龜》:乾化二年四月甲寅夕,月掩心大星。丙 辰,敕:「近者星辰違度,式在修禳,宜令兩京及宋魏州 取此月至五月,禁斷屠宰,仍各於佛寺開建道場,以 迎福應。」五月丁亥,以彗星謫見,詔兩京見禁囚徒,大 辟罪以下遞減一等,限三日內疏理訖聞奏。

乾化三年五月,天狗墮。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蜀高祖 本紀》,永平三年五月,天狗墮于成都,雞鳴時有聲如 雷電,光流數丈,或明或滅。占曰:「其下殺萬人。」

末帝貞明元年彗見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唐後主 本紀》,「乙亥歲,彗出五車,色白,長五尺。夏六月,轉見西 方,犯太微,六十日滅。」

龍德三年彗星見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蜀後主 本紀》。「乾德五年十月。彗星見輿鬼。長丈餘。」

後唐

莊宗同光二年六月甲申眾星交流丙戌眾星交流八月戊子熒惑犯星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同光六年九月壬子。置水於 城門。以禳熒惑。 按《司天考》云云。

按《冊府元龜》:「同光二年九月,有司上言,以八月二日 夜,五鼓四籌,熒惑犯星二度,星周之分,請以法禳之。 於京城四門懸東流水一罌,兼令關坊都市嚴備盜 火,止絕夜行。」從之。

同光三年三月丙申,熒惑犯上相。七月甲子,熒惑犯 左執法。六月甲子,太白晝見。丙寅,歲犯右執法。己巳, 太白晝見。庚寅,眾星流,自二更盡三更而止。辛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