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如雷。」「六月庚午,有星晝出東北方,色黃白,有尾跡。
七月壬辰,有星出昴,尾跡丈餘,色白,隱隱有聲,至狼 星沒。」「十一月癸丑,有星出畢,至屏星北沒,尾跡蛇行, 屈曲三丈餘久方沒。」十二月乙酉,威虜軍有星歷城 西北,尾跡長數里,光照地落,蕃帳,有聲如雷者三
景德元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十一月辛亥,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八月壬申,月犯填星 。」 又按志。三月庚
戌,月犯輿鬼。四月辛未,入南斗魁。五月乙丑,入太微 端門,犯屏星。六月甲子,掩心後星。丙子,掩昴。戊寅,犯 五車東南星。九月戊子,犯南斗魁。十二月辛丑,犯房。
又按《志》,「三月丙申,熒惑犯太微上將,戊戌犯次相。」
己酉,犯執法。七月乙丑,犯氐。閏九月庚戌,犯南斗。 又按志:「閏九月丙寅,太白犯南斗。十月丙寅,犯哭。」 又按志:「十一月辛亥,太白晝見。」 又按志:「八月癸酉, 老人星見。」 又按志:六月戊午,有星晝出西南方,赤 黃,有尾跡,速流丈餘沒。十月戊申,天雄軍有星出北 方,隕於西北,光丈餘。十二月庚辰,有星出文昌,慢行 西北,分為數星,至紫微垣東北沒。戊子,有星出昴,至 參旗,迸為數星沒。
景德二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八月辛丑,有星孛於紫微。」 按《天文志》:五月辛卯,月犯填星。十二月癸未,月犯歲 星。 又按《志》:「正月乙卯,月犯昴。七月甲寅,掩心中星。 庚午,犯東井北轅。十一月庚申,犯輿鬼。辛未,犯心前 星。」 又按《志》:「八月壬子,歲星入太微。十二月壬辰,犯 天樽。」 又按志:八月丁丑,熒惑犯軒轅大星。甲戌,犯 左執法。十二月乙酉,犯氐。 又按志:「十月丙子,填星 守軒轅。」 又按志:「五月己未,太白掩心前星。」六月己 丑,犯南斗。七月甲寅,犯輿鬼積尸。八月己丑,犯太微 上相。 又按志:「四月甲辰,太白晝見。」 又按志:「六月 己亥,太白犯歲星。」 又按志:「八月庚辰,老人星見。」 又按《志》:「八月甲辰,客星出紫微天棓側,孛孛然如粉 絮,稍入垣」內,歷御女、華蓋,凡十一日沒。 又按《志》,「正 月丙子日未沒,有星速流西南。」二月己亥,有星出太 微上將,光燭地。四月癸卯,有星北流入天倉,尾跡丈 餘。十月戊寅,有星出太微垣內屏北,至翼分為三星, 隨而沒,尾跡青白色。十一月壬子,有星晝出,南聲如 雷,光燭地。
景德三年,星變。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五月 壬寅,周伯星見。七月乙巳,太白晝見。十一月壬寅,周 伯星再見。」「十二月癸酉,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 己卯,月犯昴。十一月己酉又犯。」 又《按志》:「十月戊寅, 歲星犯軒轅大星。」 又按志:「正月己巳,熒惑犯房上 相。庚午犯次相。二月甲戌犯鉤鈐。丙寅犯房次相。三 月丁未」守心。乙丑,犯鉤鈐。丙寅,又退行犯房次相。七 月丁酉,犯天江。 又按《志》:「十一月甲子,太白犯西咸。」
又按志。「五月癸亥。填星犯軒轅。九月戊辰犯靈臺。」 又按志。「七月乙巳太白晝見。庚申又見。」 十二月癸
酉又見。 又按《志》,「七月戊辰,辰星犯歲星。己酉,太白 犯歲星。」 又按《志》:「七月己酉,辰星與歲星太白合於 柳。」 又按《志》:「八月庚寅,老人星見。」 又按《志》:「四月戊 寅,周伯星見,出氐南騎官西一度,狀如半月,有芒角, 煌煌然可以鑒物,歷庫樓東,八月隨天輪入濁,十一 月復見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見東方,八月西南 入濁。」 又按《志》,「三月乙巳,客星出東南方。」 又按《志》, 「五月乙卯,有星出天津東北紫微垣北,分為四星,隨 而沒,赤黃,有尾跡。六月乙亥,有星出雲雨星北,至羽 林天軍南,迸為三星沒。丁酉,有星出胃北,入天囷,迸 為數星,光燭地。」「七月庚申,有星出靈臺,有炬彗,聲如 雷,至南濁沒,赤光燭地。十一月辛丑,有星出中台東」 北,速流,有聲,光燭地。 按《周克明傳》:克明開寶中遷 春官正。景德初,召試中書,賜同進士出身。三年,有大 星出氐西,眾莫能辨,或言國皇妖星,為兵凶之兆。克 明時使嶺表,及還,亟請對,言:「臣按《天文錄》,荊州占,其 星名曰周伯,其色黃,其光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是 德星也。臣在塗聞中外之人頗惑其事,願許文武稱 慶,以安天下心。」上嘉之,即從其請,拜太子洗馬、殿中 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權判監事。 按《張知白傳》:周伯 星見,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閣稱賀。知白以為人君當 修德應天,而星之見伏無所繫,因陳治道之要。帝謂 宰臣曰:「知白可謂乃心朝廷矣。」
按《玉壺清話》,景德三年,有巨星見於天氐之西,光芒 如金圓,無有識者。春官正周克明言:「按天籙,《荊州占》, 其星周伯語曰:『其色黃金,其光煌煌,所見之國,太平 而昌』。又按《元命苞》,此星一曰德星,不時而出。時方朝 野多歡,六合平定,鑾輿澶淵,凱旋萬域,賦斂無橫,宜 此星之見也。」克明本進士,獻文於朝,召試中書,賜上 及第。
景德四年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