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2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月離畢之陰則雨,離畢之陽無雨。」

日旁有赤雲,如冠珥,不有大風,必有大雨。

《蟻封穴》,《大雨將至》。

《鸛鵲》呼,鳴上騰,雨將至。

凡占雨之法,每日平旦看候東方青雲,甲乙日雨赤 雲,丙丁日雨黃雲,戊己日雨白雲,庚辛日雨黑雲,壬 癸日雨。

占雨之法,又以甲申日視其諸方,「若東方有雲,甲乙 日雨;南方有雲,丙丁日雨;中方有雲,戊己日雨;西方 有雲,庚辛日雨;北方有雲,壬癸日雨。」

凡風起,多有雨應之。如子日「東風」,卯日雨等是也。常 以平旦候風從東方來,正而不轉移,一日或半日者, 至其沖日,皆有雨。若風多疾者,雨多,風微遲者,雨少。 從平旦至雞鳴,為一日。其暴雨不在東風之應。

《田家五行》

《論雨》

諺云:「雨打五更,日曬水坑。」言五更忽有雨,日中必晴, 甚驗。晏雨不晴,雨著水面,上有浮泡,主卒未晴。諺云: 「一點雨似一個釘落,到明朝也不晴;一點雨似一個 泡落,到明朝未得了。」諺云:「天下太平,夜雨日晴。」言不 妨農也。諺云:「上牽晝,暮牽齊,下晝雨,嚌嚌。」諺云:「病人 怕肚脹,雨落怕天亮。」亦言久雨,正當昏黑,忽自明亮, 則是雨候也。雨夾雪,難得晴。諺云:「夾雨夾雪,無休無 歇。」諺云:「快雨快晴。」《道德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 日。」凡雨喜少惡多。諺云:「千日晴不厭,一日雨便厭。」

雨災部彙考二

桓王六年三月大雨

按《春秋》,魯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 雪。」 按《左傳》,「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

按《漢書五行志》,「庶徵之恆雨」,劉歆以為《春秋》大雨也。 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大雨,雨 水也;震,雷也。劉歆以為三月癸酉,於歷數春分後一 日始震電之時也。當雨而不當大雨,常雨之罰也。

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見星

按《史記秦本紀》。不載 按《秦楚之際月表》云云 按《漢書高祖本紀》。秦二世二年七月。大霖雨。自七月 至九月。

文帝後三年秋大雨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後三年秋,大雨, 晝夜不絕,三十五日。」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

按《漢書昭帝本紀》:「始元元年秋七月,大雨,渭橋絕。」 按《五行志》,「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自七月至十月。」

元帝永光三年十一月雨水

按《漢書元帝本紀》,永光三年冬十一月詔曰:「迺者中 冬雨水,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永光五年,潁川、汝南、淮陽、廬江大雨。

按《漢書元帝本紀》,「五年秋,潁川水出,流殺人民,吏從 官縣被害者與告。」 按《五行志》,「永光五年夏及秋,大 水,潁川、汝南、淮陽、廬江雨,壞鄉聚民舍及水流殺人。」

成帝建始三年霖雨

按《漢書成帝本紀》,「建始三年秋,關內大水。」 按《五行 志》,「三年夏,大水,三輔霖雨三十餘日,郡國十九雨,山 谷水出,凡殺四千餘人,壞官寺民舍八萬三千餘所。」

又《按志》:「秋大雨三十餘日。」

建始四年九月,大雨。

按《漢書成帝本紀》:「四年秋,大水。」 按《五行志》,「四年九 月,大雨十餘日。」

後漢

光武帝建武六年大雨連月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建武六年 九月。大雨連月。苗稼更生。鼠巢樹上。」

建武十七年,雒陽暴雨。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十七年。雒 陽暴雨。壞民廬舍。壓殺人。傷害禾稼。」

明帝永平八年秋郡國十四雨水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

和帝永元十年淫雨傷稼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十年「夏五月,京師大水。冬 十月,五州雨水。」

《東觀記》曰:「京師大雨,南山水流出至東郊,壞人廬舍。」

按《五行志》:「十年淫雨傷稼。」

永元十三年,淫雨傷稼。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十三年八月,荊州雨水。九月壬 子,詔曰:「荊州比歲不節,今茲淫水為害,餘雖頗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