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綏寇紀略》:「崇禎十年八月山東雨血。黃州天雨蟲, 色黑,大如菽,蠕蠕動食苗俱盡。」

崇禎十一年雨土,雨黑水。

按《浙江通志》:「崇禎十一年,處州雨土。」

按《綏寇紀略》:「崇禎十一年,新鄉雨黑水。」

按《湖廣通志》:「崇禎十一年正月,德安雨,土地浸白。 崇禎十二年,雨豆。」

按《福建通志》:「崇禎十二年九月,興化府雨豆。」

崇禎十三年,雨魚,雨麥,雨土,雨豆,雨黑粟,雨紅雨。 按《綏寇紀略》:「崇禎十三年,德安府天雨魚,吳郡雨麥, 關中渭南郡天雨蕎麥。」

按《湖廣通志》:「崇禎十三年五月,蘄州雨土,黃霧四塞, 旬日始霽。」

按《同安縣志》,「崇禎十三年正月初七夜,雷鳴雨注,感 化里及西南隅約二十里許,雨豆扁而細,或黑或黃, 里民有掃之盈升者。」按天雨五糓,乃土失其職而天 下侵象,為臣失其職而君下勞,宜恐懼修省也。 按《福建通志》,崇禎十三年七月,將樂天雨黑粟。 按《四川總志》,崇禎十三年六月,安岳縣雨淡紅色,著 物亦俱紅。

崇禎十四年,雨土雨泥。

按《陝西通志》,「崇禎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富平雨土。」 按《福建通志》,「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雨水如黃 泥。」

崇禎十五年,雨紅水。

按《福建通志》:「崇禎十五年,雨水如血,紅白不一。 崇禎十六年,雨血,雨綿,雨黑黍,雨絲。」

按《綏寇紀略》:「崇禎十六年,繡野橋雨血。仲夏,京師大 雨,沾衣如血。十月十五日,汝寧光州雨綿如絮,飛田 野者殆遍。」

按《山東通志》,崇禎十六年三月,昌邑柳畽雨血甚腥。 按《江西通志》,崇禎十六年春,德興雨黑黍,形如苜蓿。 按《福建通志》,崇禎十六年五月,興化府雨絲。

崇禎十七年,雨黑沙。

按《江西通志》:「崇禎十七年,臨江雨黑沙,望之如霧,撲 人面目,著物皆丹。」

雨異部總論

王充《論衡》。

《感虛》

《傳書》,言「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此言文章興而亂 漸見,故其妖變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夫言「天雨粟,鬼 夜哭」,實也;言其應倉頡作書,虛也。夫河出圖,洛出書, 聖帝明王之瑞應也。圖書文章,與倉頡所作字畫何 以異?天地為圖書,倉頡作文,字業與天地同指,與鬼 神合,何非何惡,而致雨粟神哭之怪?使天地鬼神,惡 人有書,則其出《圖書》非也。天不惡人有書,作書何非 而致此?或時倉頡適作書,天適雨粟,鬼偶夜哭而 雨粟。鬼神哭,自有所為。世見應書而至,則謂作書生 亂敗之象,應事而動也。天雨糓,論者謂之從天而下 變而生。如以雲雨論之,雨糓之變,不足怪也。何以驗 之?夫雲雨出於丘山,降散則為雨矣。人見其從上而 墜,則謂之天雨水也。夏日則雨水,冬日天寒則雨凝 而為雪,皆由雲氣發於丘山,不從天上降集於地明 矣。夫《糓》之雨,猶復雲布之亦從地起,因與疾風俱飄, 參於天,集於地,人見其從天落也,則謂之天雨糓。建 武三十一年中,陳留雨糓,糓下蔽地,案視榖形,若茨 而黑,有似於稗實也。此或時夷狄之地生出此糓,夷 狄不粒食,此糓生於草野之中,成熟垂委於地,遭疾 風暴起吹揚,與之俱飛,風衰糓集,墜於中國。中國見 之,謂之「雨糓。」何以效之?野火燔山澤,山澤之中草木 皆燒其葉為灰,疾風暴起吹揚之,參天而飛,風衰葉 下,集於道路。夫天雨糓者,草木葉燒,飛而集之類也。 而世以為雨糓,作傳書者以變怪。天主施氣,地主產 物,有葉實可啄食者,皆地所生,非天所為也。今糓非 氣所生,須土以成。雖云「怪變」,怪變因類。生地之物,更 從天集;生天之物,可從地出乎?地之有萬物,猶天之 有列星也。星不更生於地,糓何獨生於天乎?

雨異部紀事

《淮南子》:「蒼頡作書,而天雨粟。」《書契》成,詐,偽萌生。天 知其將餓,故為「雨粟。」

《述異記》:大禹時天雨稻。古詩云:「安得天雨稻,飼我天 下民。」

《新序》:武王勝殷,得二俘而問焉,曰:「而國有妖乎?」一俘 答曰:「吾國有妖,晝見星而雨血,此吾國之妖也。」一俘 答曰:「此則妖也。雖然,非其大者也。吾國之妖,其大者 子不聽父,弟不聽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