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8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九年,鄭注 為鳳翔節度使,將之鎮,出開遠門,旂竿折。」

昭宗天祐三年獲玉璽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祐三年三 月,振武節度使雒京內升蕃漢馬步使朱守殷奏,「臣 修雒陽月波堤,至立德坊南古岸,得玉璽一,上進。」

後周

世宗顯德六年獲玉璽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顯德六 年正月,唐州民於野田中得玉璽玉紐,本部遣使來 上。」

道宗大安七年獲古鼎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七年六月己亥,倒塌嶺人進 古鼎,有文曰「萬歲,永為寶用。」

真宗咸平四年鐘自鳴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平四年十二 月。亳州太清宮鐘自鳴。」

天禧元年獲玉印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禧元年七月辛 丑,澶州卒王貴獲玉印一。」

乾興元年仁宗即位獲銅釜銅盂鐵甕甲葉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興元年四月 甲戌,修奉山陵總管言,皇堂隧道穿得銅鍋,有兩耳。 又於寢宮三門下穿得銅盂一、鐵甕一、鐵甲葉三。」

仁宗明道元年獲古鐘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明道元年五月 壬午,漢州江岸獲古鐘一。」

皇祐四年獲小鐘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四年,乾寧 軍漁人得小鐘二於河濱。」

皇祐五年,獲古鐘。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己亥, 乾寧軍又進古鐘一。」

至和二年獲古鐘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和二年四月 甲午,瀏陽縣得古鐘一。」

英宗治平元年獲寶玉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治平元年閏五月 二日。耀州獲受命寶玉。檢藏龍圖閣。

神宗元豐元年連獲銅鼓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熙寧元年至元 豐元年,橫州共獲古銅鼓一十七。」

元豐三年,獲銅鐘、磬。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岳州 永慶寺獲銅鐘一,銅磬二。」

元豐七年,獲古銅鐘鼓。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三月,筠州 獲古銅鐘一。十一月,賓州獲古銅鼓一。」

元豐八年,獲銅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昌元縣通 鹽井,得銅鍋九,銅盆一,銅盤一。」

哲宗元符元年獲玉印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符元年春正月丙寅,咸陽民段 義得玉印一紐。」

按《玉海》,「元符元年五月戊申朔,受玉璽。」

徽宗崇寧四年鑄九鼎成北方之鼎漏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崇寧四年三月 鑄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內鼎中,既奉安於九 成宮,車駕臨幸遍禮焉。至北方之寶鼎忽漏,水溢於 外,劉炳謬曰:「正北在燕山,今寶鼎但取水土於雄州 境,宜不可用。」其後竟以北方致亂。

崇寧五年,獲古鼎。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崇寧五年十月, 荊南獲古銅鼎。」

政和三年獲玉圭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春正月「甲子,詔以天賜 元圭,遣官冊告永裕、永泰陵。」

重和元年獲周鼎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重和元年十二 月,孝感縣楚令尹子文廟獲周鼎六。」

宣和五年四月獲甗鼎三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南京留守獲銅印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南京 留守朱勝非夜防城,見南門外火光燭地,掘之得銅 印,有文曰「朱勝私印。」火鑠金,金所畏也。後拜相,有明 受之變,卒坐貶。

紹興三年有鐘自浮於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三年,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