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之,且得千遍。明日將刑,誦之不輟,忽傳唱停刑。 《醒世錄》:宋陳秀遠者,潁川人也。嘗為湘州西曹,客居 臨湘縣。少信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不衰。宋元徽二 年七月中,於昏夕間閑臥未寢,歎念萬品死生,流轉 無「定,自惟己身,將從何來,一心祈念,冀通感夢。」時夕 結陰,室無燈燭。有頃,見枕邊如螢火者,冏然明照。俄 而一室盡明,爰至空中,有如朝晝。秀遠遽起坐,見中 宁四五丈,上有一橋閣欄檻朱彩,立於空中。自見平 坐橋側,見橋上士女,往還填衢,衣服裝束,不異世人。 末有一嫗,年可三十許,上著青襖,下服白布裳,行至 秀遠左邊而立。頃復有一婦人,通體衣白布,為偏環 髻,手持華香,當前而立。語秀遠曰:「汝欲睹前身,即我 是也。以此華供養佛故,故得轉身,作汝迴指。」白嫗曰: 「此即復是我先身也。」言畢而去。
唐京師大莊嚴寺釋智興,俗宋氏,洛州人也。謙約成 務,勵行堅明。依首律師誦經持律,心口相弔,不輟昏 曉。至大業五年仲冬,次當維那鳴鐘,依時僧徒無擾。 同寺僧名三果者,有兄從煬帝南幸江都,中路身亡。 初無凶告,通夢其妻曰:「吾行達彭城,不幸病死,由齋 戒不持,今墮地獄,備經五苦辛酸,賴以今月初日,蒙 襌定寺僧智興鳴鐘發響,聲震地獄,同受苦者,一時 解脫。今生樂處,思報其恩。汝可具絹十疋,早奉與之, 并陳吾意。」從眠驚寤,怪夢所由,與人共說,初無信者。 尋人重夢,及諸巫覡,咸陳前說。後經十日,凶告奄至, 恰與夢同,果乃奉絹與之。
《法苑珠林眠夢篇》述意部:「原是一心,積為三界。癡流 慢惰,昏滯沈沒。欲討其際,難測其本。所以遠自無始, 至於今身,生死輪轉,塵劫莫之比。明闇遞來,薪火不 能譬。逝水非駛,器月難保。且夫盛衰之道,與時交搆; 睡夢之途,因心而動。動由內識,境由外熏。緣熏好醜, 夢通三性。若宿有善惡,則夢有吉凶,此為有記。若習」 無善惡,汎睹平事,此為無記。若晝緣青黃,夢想還同, 此為想夢。若見升沈水火交侵,此為病夢。雖夢通三 性,然有報無報。欲知斯事,如下經說。
三、性部。如《善見律》云:「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和夢;二、先 見夢;三、天人夢;四、想夢。云何四大不和夢?」答:「眠時夢 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獅子賊逐,此是四大 不和夢,虛而不實。云何先見夢?」答:或晝日見,或白或 黑、或男或女,夜剋夢見,是名先見夢。此亦不實。云何 天人夢?答:若善知識,天人為現善夢,令人得善;若惡 知識者為現惡夢,此即真實。云何想夢者?答:此人前 身,或有福德、或有罪障,若福德者現善夢,罪者現惡 夢。如菩薩母初欲入母胎時,夢見白象從忉利天下 入其右脅,此是想夢也。若夢禮佛誦經持戒布施種 種功德,此亦想夢。問:夢為善、不善、無記耶?答:亦善、不 善、無記。若夢見禮佛聽法說法,此是善功德。若夢見 殺盜淫,此是不善夢。若夢見青黃赤白色等,此是無 記夢也。問曰:「若爾者應受果報。」答曰:不受果報。何以 故?以心業羸弱故不感報。是故律云:除夢中不犯也。 又《迦延論》云:「云何一切睡眠相應耶?」答曰:或睡不眠 相應。如未眠時,身不軟、心不軟,身重心重,身瞪瞢、心 瞪瞢、身憒、心憒、身睡心睡、為睡所纏,是謂睡不眠相 應。云何眠不睡相應?答曰:「不染污心眠夢,是謂眠不 睡相應。」云何睡眠相應?答曰:「染污心眠夢,是謂睡眠 相應。」云何不睡不眠?答曰:「除上爾所事。」問:「眠當言善、 不善、無記耶?」答曰:「眠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為善? 答曰:「善心眠夢。」云何不善?答曰:「不善心眠夢。」云何無 記?答曰:除上爾所事。如夢中施與作福、持戒守齋。如 善心眠時所作福,當言餘福迴,是名善。云何眠時所 作不福當言迴耶?答曰:如夢中殺盜等。如不善心眠, 餘不福心迴,是名不善。云何眠時所作福不福不當 言迴?答曰:如眠時非福心非不福心迴。如無記心,眠 時所作福、非福不當言迴,是名無記。問:夢名何等法。 答曰:「是五蓋中無明蓋也。」
善性部。如《出生菩提心經》云:爾時世尊告迦葉婆羅 門言:「汝善男子!有四種善夢得於勝法。何等為四?所 謂於睡眠中夢見蓮華,或見傘蓋,或見月輪,及見佛 形。如是見已,應自慶幸我遇勝法。」爾時世尊而說偈 言:「若有睡夢見蓮花,及以夢見於傘蓋,或復夢裡見 月輪,應當獲得大利益。若有夢見佛形像,諸相具足 莊嚴身,眾生見者應歡喜念,當必作調御師。」又《雜寶 藏經》云:昔有惡生王,為行殘暴,無悲邪見。如來遣迦 栴延化其本國,惡生王及夫人皆得生信。王大夫人 號為尸婆具沙,後生太子,字喬波羅。時王於寢夢見 八事:一、頭上火然。二、兩蛇絞腰。三、細鐵網纏身。四、見, 二、赤魚吞其雙足。五、有四白鶴飛來向王,六「血泥中 行,泥沒其腋」,七「登太白山」,八「鸛雀咽。」〈於姓切大便也〉頭,於夢 寤己,以為不祥,愁憂慘悴。尋即問諸外道婆羅門。外 道聞王此夢,素嫌於王,兼嫉尊者迦栴延,因王此夢, 言「大不吉,不禳厭之,禍及王身。」王聞其語,信以為然, 益增憂惱,即問之言:「若禳厭時,當須何物?」諸婆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