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8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長安,時同 舍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 夷,雲集龍𩰚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群臣因復奏曰:「受 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 足比焉。今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 以塞群望。」光武於是命有司設壇場於鄗南千秋亭 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其祝文曰:「讖 記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脩德為天子』。秀猶固辭, 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 敬承』。於是建元。」又按《本紀》,王莽篡位,忌惡劉氏,以 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字文為白水真 人。後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 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及始起兵還舂陵,遠望 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初,道士西門君惠、李 守等亦云:劉秀當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 然,何以乘時龍而御天哉?按《五行志》,更始時,南陽 有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是時更始 在長安,世祖為大司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並僭專 權,故謠妖作也。後更始遂為赤眉所殺,是更始之不 諧,在赤眉也。世祖自河北興。又按《志》,世祖建武六 年,蜀童謠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是時公孫述僭號 於蜀,時人竊言王莽稱黃,述欲繼之,故稱曰:五銖漢 家貨,明當復也。述遂誅滅。王莽末,天水童謠曰:「出吳 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 民?時隗囂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廣,欲為天子,遂被 滅。囂少病蹇。吳門,冀郭門名也。緹群,山名也。按《匈 奴傳》,「建武二十五年春,南單于比遣弟左賢王莫將 兵萬餘人擊北單于弟薁鞬,左賢王生獲之。又破北 單于帳下,并得其眾,合萬餘人,馬七千匹,牛羊萬頭。 單于」震怖,卻地千里。初,帝造戰車,可駕數牛,上作樓 櫓,置於塞上,以拒匈奴。時人見者或相謂曰:「讖言『漢 九世當卻北地千里』,豈謂此邪?」及是果拓地焉。

順帝時謠讖

按《後漢書五行志》: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 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按順帝即位,孝質短祚,大將軍 梁冀,貪樹疏幼,以為己功,專國號令,以贍其私。太尉 李固以為清河王,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又屬親,立 長則順,置善則固。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 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斃於獄,暴屍道路。而太尉胡廣 「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湯安國亭侯」 云。按《楊厚傳》,「厚除為中郎,太后特引見,問以圖讖, 厚對不合,免歸。復習業犍為,不應州郡三公之命,方 正有道,公車特徵,皆不就。」永建二年,順帝特徵,詔告 郡縣,督促發遣,厚不得已到長安,以病自上,因陳漢 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憲之道,及消伏災異,凡 五事。制書褒述。有詔太醫致藥,太官賜羊酒。及至,拜 議郎,三遷為侍中。

《春秋命曆序》曰:「四百年之間,閉四門,聽外難,群異並賊,官有孽臣,州有兵亂。五七弱暴,漸之效也。」宋均注云:「五七三百五十歲,當順帝漸微,四方多逆賊也。」

桓帝時謠

按《後漢書五行志》:「桓帝之初,天下童謠曰:『小麥青青 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 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案元嘉中,涼州諸羌一時 俱反,南入蜀、漢,東抄三輔,延及并冀,大為民害。命將 出眾,每戰常負。中國益發甲卒,麥多委棄,但有婦女 穫刈也。吏買馬,君具車者,言調發重及有秩者也。請 為諸君鼓嚨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語。桓帝初,京都 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 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 堂。石上慊慊舂黃粱。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 案此謂為政貪也。「城上烏,尾畢逋」者,處高利獨食,不 與下共,謂人主多聚斂也。「公為吏,子為徒」者,言蠻夷 將叛逆。父為軍吏,其子又為卒徒,往擊之也。「一徒死, 百乘車」者,言前一人往討胡既死矣,後又遣百乘車 往。「車班班,入河間」者,言上將崩,乘輿班班,入河間迎 靈帝也。「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者,靈帝 既立,其母永樂太后好聚金以為堂也。「石上慊慊舂 黃粱」者,言永樂雖積金錢,慊慊常若不足,使人舂黃 粱而食之也。「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者,言永 樂主教靈帝使賣官受錢,所祿非其人,天下忠篤之 士怨望,欲擊懸鼓以求見丞卿主鼓者亦復諂順,怒 而止我也。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賣印自有 平,不辟豪賢及大姓。」案到延熹之末,鄧皇后以譴自 殺,乃以竇貴人代之。其父名武,字游平,拜城門校尉。 及太后攝政,為大將軍,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惟德 是建,印綬所加,咸得其人,豪賢大姓,皆絕望矣。桓 帝之末,京都童謠曰:「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纖纖不 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後年鐃。」案:《易》曰:「拔茅茹以其 彙,征吉。」茅,喻群賢也。井者,法也。於時中常侍管霸、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