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0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掌成宗斡耳朵內大槐樹。有龍纏繞其上。良久飛去。 樹」皮皆剝。七月,益都《臨胊縣》有龍見于龍山,巨石重 千斤。浮空而起。

太祖洪武元年蛟出

按《江西通志》:「洪武元年,寧州大風雨,蛟出山,水暴溢, 民多溺死,詔遣使賑恤。」

成祖永樂二年獲神龜

按《江南通志》:「永樂二年九月,獲神龜于幕府山。 永樂十八年,龍見井中。」

按《山東通志》:「永樂十八年,武定城西南隅井龍見。」

英宗天順二年龍見

按《廣東通志》:「天順二年夏四月,瓊州龍見日晡。九龍 見于郡西,雲數色覆之,時蜻蜓隨飛者萬萬計。」

憲宗成化元年蛛與龍𩰚按山西通志成化元年霍州蛛與龍𩰚東山雞掌凹妖蛛與龍𩰚山水衝沒田產樹木

成化七年,蛛與龍𩰚。 按《畿輔通志》,「成化七年,龍與蜘蛛𩰚于盤山,斃之。野 人獻其皮如車輪。」

成化七年龍戰。

按《山東通志》:「成化七年,武定龍戰于野。」

成化十八年,龍見南康泮池。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八年,南康府龍出于儒學泮池, 張元貞有記。」

成化十九年,雲中龍頭見,獲水怪。

按《長洲縣志》:「成化十九年,閶門有朱姓者,夏夜見西 北雲際一龍,頭大如屋,精光爍然,背立一披髮者。」又 「白蓮橋漁人網得一物,鱉首魚尾,目赤如火,四足類 鴨,狀如鳧。漁人怪之,鞭數百不死。」

成化二十三年,龍見。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三年,董陂水溢,聞喜豢龍池 水溢,鱗甲大如桐葉,水有血痕。」

孝宗弘治八年龍見

按《四川通志》:「弘治八年,龍見于富順瀾崖,爪尾鱗甲 繞空中。」

弘治九年,龍起宣鎮刀鞘中。

按《眉公見聞錄》:「弘治九年六月初五日,宣府鎮南口 墩天雨降,火光明發,腰刀鞘內,龍起煉化刀尖一處, 燒傷軍人二名及損壞軍器什物。龍者陰類,其潛也 淵,其飛也天,出入有時。今起自邊墩,刀鞘之間,近龍 孽也。」

弘治十年,雨魚。

按《山東通志》:「弘治十年春三月,冠縣大風,墮魚于市。 弘治十六年,五龍見。」

按《河南通志》:「弘治十六年,葉縣五龍掛于城北十里, 頃之墜地,蜿蜒不能起,已而雲霧晦暝,遂失所在。 弘治十八年,龍見。」

按《唐縣志》:「弘治十八年,完縣檀溪山洞中有龍,白日 飛出,入于馬耳山洞中,禱雨輒應。後樵牧者每見一 老人時往來洞中,問其晴雨屢驗,相傳為龍之變化 也。」

弘治  年,巨魚出。

按《福建通志》:「弘治末年,漳浦九都有巨魚,入潮落不 能去,鄉人爭剖其肉,時飢賴以濟。」

武宗正德十年黃龍見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年夏,沔陽黃龍見。」

正德十一年,異龜見。

按《畿輔通志》:「正德十一年十月,任丘異龜見,徑尺餘, 金文綠毫。」

正德十三年龍𩰚 按《江南通志》,「正德十三年,常熟雷電白龍一,黑龍二, 壞民居,吸舟二十餘艘。松江大水,有九龍𩰚于海。 正德十五年龍見。」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夏五月暴風,豐城有三龍 見于楓樹橋。秋九月,九江暴風,龍開河小港、女兒港 壞舟數百,溺死商人無筭。」

正德十六年,龍見。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六年,盂縣龍見。時曹村龍見,風 雪,晝晦,拔木,毁民屋十餘所。」

世宗嘉靖二年龍與蚌𩰚按吳縣志嘉靖二年癸未六月太湖有龍與蚌𩰚聲震兩山龍自雲端直下其爪可數十丈蚌于水面旋

轉如風,仰噴其涎亦數十丈,三四日乃息。久之,漁人 于西山側得死蚌一,其殼可貯粟四五石。七月三日, 大風拔木,湖溢,漂溺民居。

嘉靖五年,龍見。

按《廣西通志》:「嘉靖五年二月,容縣大水連漲,數日水 退,見兩岸龍車軌跡。戊子,宣化縣龍見。」

嘉靖六年,龍見。

按:《全遼志》:「嘉靖六年丙寅,雨,五龍見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