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為機也活。磅礡渾淪,其為體也厚。藏疾納污,其 為量也弘。理氣凝結,名曰積塊。天包地外,地立天中, 天氣無窮,地形有限。人在地上,見以為天最高,地最 下,不知地之下空處皆天也。使地下無天,則根盤結 實,日月西墜後豈從結實處行乎?或曰:天位乎上,地 「位乎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古聖人定論如此。若地 下有天,則是地又在上,天又在下,陰陽高卑之理舛 矣。」曰:「不然。天尊地卑,陰陽定理。天位乎地之上,而氣 包乎地之下,何害其為尊?地之下有天,而天終在於 地之上,何害其為卑?」
《大地山川》
佛氏謂「造化混沌既久,自然開闢,開闢刦終,又復混 沌,如此循環輪轉,所謂千萬億刦也。方其混沌,茫茫 空水,大風吹之,波濤湧起,漸次結沫,平者結為大地, 高者結為山岳,山岳峰巒,往往作波浪痕。」以理度之, 想當實然。佛氏固不妄語。元氣融而為川,結而為山, 皆實理為之也。大地之形,西北高,東南卑,故百川東 之。然亦就其通於東海者而言。崑崙天下之中,山形 絕頂,最高處,東南西北皆下。崑崙東面,江、淮、河、濟諸 水皆東流,流沙以西,水皆西流。南自吐蕃、兩廣,水皆 南趨,北即沙漠,直北虎林至海都木缽子田地,地勢 又逐漸而低,水皆北流。大海之量,百川歸之而不盈, 正以尾閭洩之,從地下空處轉輸,復從西而東,有所 轉輸,故云「如沃焦釜」,非謂水至此盡焦竭也。山川出 雲,平地不見。出雲者,大地唯有山川處凝結而厚,薰 蒸醞釀,雲物故從此出也。山多靈芝瑤草、奇花嘉木、 仙靈寶藏者,亦以其氣厚於平地故也。水多神龍蛟 蜃、魚鱉、螺蜯、明珠、大貝、珊瑚工 玳瑁、波臣水怪者,亦以 其氣厚於平地故也。
坤輿總部藝文
《禹貢九州制地圖論》晉·裴秀
圖書之設,由來尚矣。自古垂象立制,而賴其用。三代 置其官,史掌其職。暨漢祖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 之圖籍。今祕書既無古今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秦 圖書,唯有漢氏所畫輿地及諸雜圖,各不設分率,不 可考正《准望》,亦不備載名山大川。其所載列,雖有粗 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稱外荒。迂誕之言,不合事 實,於義無取。今制《地圖》之體有六:一曰分率,所以辨 廣輪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 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 直。此六者,各因地而制形,所以校夷險之故也。有圖 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而無准望, 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雖有「准望而無道里, 則施於山海絕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高 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 而失准望之正。故必以此六者參而考之,然後遠近 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准望,徑路之實定於 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筭。」故雖有峻 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 舉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遠近無所隱其形 也。
《地贊》宋·何承天
「《九州攸同》,時惟禹跡。」爰及後代,疆分里析。貢則屢遷, 名猶不易。
《謝敕賚地圖啟》梁·蕭統
漢氏輿地,形茲未擬;晉世方丈,比此非妙。匹之長樂, 唯畫古賢;儔之未央,止圖將帥。未有洞該八藪,混觀 六合。域中天外,指掌可求;地角河源,戶庭不出。豈問 千秋,自識《烏桓》之地;脫逢壯武,方著《博物》之書。
《神州地祇祝文》唐·顏師古
維某年,敢昭告於神州地祇:「惟祇包涵區夏,載負群 生,溥彼域中,賴玆厚德。式遵彝典,揀此元辰,敬以玉 帛犧牲,粢盛庶品,明獻厥誠,備茲禋瘞。」
《地賦》劉允濟
元氣攸分,太極斯判,建三才以可久,開二儀以貞觀。 偉坤德之無疆,恢地道之幽贊,葉高明而資始,孕沉 潛而剛斷,空徵王母之圖,竟勞豎亥之算。用能載九 嶽,振百川,蕩雲霧,洩風煙,群物畢發,眾象森然,飛沉 咸遂,動植斯甄。五億十選,二萬八千,含靈應節,蓄聖 懷仙,元命之所包矣,彝倫之所繫焉。《周易》以為「理契 於牝,墨翟以為仁深於天。」由是開階立隧,提衡建極, 置羲和之官,列司徒之職,審其遠近,辨其紆直。廣輪 之數不愆,夷險之情不匿。用能峻市朝,明甸侯。既布 井而陳邑,亦列郡而分州。窪盈沃瘠之品,原野墳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