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決入澤中者,亦名「汧。」凡水為人所決,陂障為澤者,亦與上出不流者,亦名為「汧。」

決,「復入為《汜》。」

《水出去復還》。凡水決之岐流復還本水者,名汜。《詩·召南》云「江有汜」是也。

「河水清且瀾」,漪大波為瀾。

言《渙瀾》。

小波為淪。

言蘊淪:

直波為徑。

言徑。請幫助識別此字。案《詩·魏風·伐檀》篇云:「河水清且漣漪」,又云:「河水清且直漪」,又云:「河水清且淪漪」,故此釋之。毛傳:「風行水上,成文曰漣。直,直波也。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李巡云:「分別水大小曲直之名。」郭氏云:「瀾言渙瀾,淪言蘊淪,徑言徑。」請幫助識別此字。然則「瀾」、「直」、「淪」,論,水波之異;「漪」,皆辭也。案《詩》「漣」、「淪」皆言波名,「直」「波」不言徑而言「直」,又在「淪」、「漪」前者,取韻故也。「瀾」、「漣」雖異而義同。「瀾、漪」先舉詩文,然後釋之。「直」、「淪」不舉者,省文從可知也。

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

此故《上水》別出耳。所作者重見。

滸水厓。

水邊地。謂水邊厓岸之地,別名滸。李巡曰:「滸,水邊地名厓也。」《詩·大雅·江漢》云:「江漢之滸」是也。

水草交為湄。

《詩》曰:「居河之湄。」此《小雅·巧言》之篇文也。以《詩》有此言,故釋之云:「水草交為湄。」李巡曰:「水中有草木交會曰湄。」今《詩》作「麋」,音義同。

濟有深涉。

謂濟渡之處。

「深則厲,淺則揭。」揭者,揭衣也。

謂「褰裳」也。

「以衣涉水」為厲。

《衣》謂褌。

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繇帶以上為《厲》。

繇,自也。案《詩·邶風·匏有苦葉》篇云:「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故此先引《詩》文,然後釋之。云「揭」者,揭衣也,謂渡處水淺,惟褰裳可涉者名揭。註云「謂褰裳也」者,對文言之,則在上曰衣,在下曰裳,散而言之則通,是以此經言「揭衣」,註言褰裳。《曲禮》云:「兩手摳衣,去齊尺」,衣亦謂之裳也。云「以衣涉水為厲」者,此衣謂褌也,言水深至於褌以上者,而涉渡者名厲。云「繇膝以下為揭」者,此更釋揭涉及厲之名。繇與「由」同。繇,自也。言水淺,自膝以下為揭;水差深,自膝以上者為涉。水若深至衣帶以上者為厲。註云:「繇,自也」,《釋詁》文。

《潛行》為泳。

水底行也。《晏子春秋》曰。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七里。謂人潛隱水底而行者,名為泳。《詩·周南·漢廣》云:「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是也。註「《晏子春秋》曰」者,晏子名嬰,字平仲,相齊景公,孔子稱善與人交者也,著書謂之《晏子春秋》。云:景公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於虎𩰚。晏子晨趍,三子者不起。晏子見公,請去之,公乃使人餽之二桃,令三子計功而食。公《孫接》曰:「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毋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杖兵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可以食桃,而毋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馬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冶之視人,則大黿之首也。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毋與人同矣。二子恥功不逮而自殺,古冶子亦自殺,是其所引之文也。以證潛行為泳之事也。但彼作「九里」,此作「七里」,蓋傳寫誤,或所見本異也。

《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 瀆。

此皆道水轉相灌注所入之處名。郭云「轉相灌注」者,蓋以川瀆皆水之大者也。《虞書》云:「濬畎、澮距川。」下云「江、河、淮濟為四瀆」是也。今若言「水注川曰谿」,謂水之注入川者名谿,則注入溝者名澮,溝小如澮,豈能容乎?若言「注溝曰澮」,謂注溝水入之名澮,則注川水入之者名谿。杜預云:「谿亦澗也」,豈能容受川乎?然則水注川曰谿,是澗谿之水注入川也。故李巡云:「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注谿曰谷」,謂山谷中水注入澗谿也。「注谷曰溝」,此以下與上不類,謂山谷中水無澗谿者,注入平地之溝。溝廣深四尺,註云:「澮廣二尋,深二仞曰澮」,謂注溝水入之者名澮,一注澮水入之者名瀆,故《注》云「轉相灌注」也。灌,貫

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