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4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三

  漢一漢書地理志一

坤輿典第四十五卷

輿圖部彙考三

漢一

高祖因秦郡縣之制,增置郡國二十有六,武帝復增 置郡國二十有八。至元成間,凡得郡國一百有三,以 十三州部刺史統之。

按漢書地理志京兆尹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

國二年,更為渭南郡,九年罷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 年,分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為京兆尹。

元始二年,戶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千 四百六十八。

縣十二:

長安 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戶八萬八百,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王莽曰常安。新豐 ,驪山在南,故驪戎國,秦曰驪邑,高祖七年置。應劭曰:「太上皇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寺街里以象豐,徙豐民以實之,故號新豐。」

船司空 ,莽曰船利。服虔曰:「縣名。」 師古曰:「本主船之官,遂以為縣。」

藍田 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華陰 故陰晉,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寧秦,高帝八年更名華陰。太華山在南,有祠。豫州山集靈宮,武帝起。莽曰「華壇」 也。

鄭 ,周宣王弟鄭桓公邑,有鐵官。應劭曰:「宣王母弟友所封也,其子與平王東遷,更稱新鄭。」 臣瓚曰:「周自穆王以下都于西鄭,不得以封桓公也。初,桓公為周司徒,王室將亂,故謀於史伯而寄帑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居於鄭父之丘,是以為鄭桓公無封京兆之文也。」 師古曰:《春秋外傳》云:「幽王既敗,鄭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平王東遷。」 故《左氏傳》云:「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又鄭莊公云:「吾先君新邑於此。」 蓋道新鄭也。穆王以下,無都西鄭之事。瓚說非也。

湖 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 武帝建元年,更名湖。

下邽 應劭曰:「秦武公伐邽戎,置有上邽,故加下。」 師古曰:「邽音圭,取邽戎之人而來,為此縣。」

南陵 文帝七年置。沂水出藍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出藍田谷,北入渭。師古曰:「茲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視子孫。」 沂,音先歷反。視,讀曰示奉,明 宣帝置也。

霸陵 故芷陽,文帝更名。莽曰《水章》也。

杜陵 故杜伯國,宣帝更名。有周右將軍杜主祠四所。莽曰「饒安」 也。

左馮翊, 故秦內史,高帝元年屬塞國,二年更名河 上郡,九年羅復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為左內史, 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

戶二十三萬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萬七千八百二 十二。

縣二十四:

高陵 左輔都尉治。莽曰「千春。」

櫟陽 秦獻公自雍徙。莽曰「師亭。」 如淳曰「櫟音藥。」 翟道 ,莽曰「渙。」

池陽 惠帝四年置。巀嶭山在北。應劭曰:「在池水之陽。」 師古曰:「巀嶭,即今俗所呼嵯峨山是也」 ,音截。齧音才葛反,又音五葛反。

夏陽 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禹貢》「梁山在西北,龍門山在北。有鐵官。莽曰冀亭。」

衙 ,莽曰達昌。如淳曰:「衙音牙。」 師古曰:「即《春秋》所云秦、晉戰于彭衙。」

粟邑 ,莽曰「粟城。」

谷口 九崚山在西,有天齊公、五床山、僊人五帝祠四所。莽曰「谷喙。」 師古曰:「崚音子公反,又音子孔反。喙音許穢反。」

「蓮勺 」 ,《如淳》曰:「音輦酌。」

《鄜 莽》曰「脩令。」 孟康曰「音敷。」

頻陽 秦厲公置。應劭曰:「在頻水之陽。」

臨晉 ,故大荔,秦獲之,更名。有河水祠。芮鄉,故芮國。莽曰監晉。應劭曰:「臨晉水,故曰臨晉。」 臣瓚曰:「晉水在河之間,此縣在河之西,不得云臨晉水也。」 舊說曰:「秦築高壘以臨晉國,故曰臨晉也。」 師古曰:「瓚說是也。」 說者或以為魏文侯伐秦,始置臨晉,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