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5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康

揭陽

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荊、揚二州疆土廣遠,統理尤 難。」於是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 安,荊州之武昌、桂楊、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 江州。永興元年,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置 尋陽郡,屬江州;分淮南之烏江、歷陽二縣置歷陽郡。 又以周𤣱創義討石冰,割吳興之陽羨并長城縣之 北鄉置義鄉、國山、臨津并陽羨四縣。又分丹楊之永 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縣,立義興郡,以表𤣱之功,並 屬揚州。又以毗陵郡封東海王世子毗,避毗諱改為 晉陵。懷帝永嘉元年,又以豫章之彭澤縣屬尋陽郡。 愍帝立,避帝諱改建鄴為建康。元帝渡江,建都揚州, 改丹楊太守為尹,江州又置新蔡郡,尋陽郡又置九 江、上甲二縣,尋又省九江縣入尋陽。是時,司、冀、雍、涼、 青、并、兗、豫、幽、平諸州皆淪沒江南,所得但有揚、荊、湘、 江、梁、益、交、廣。其徐州則有過半豫州,惟得譙城而已。 明帝太寧元年,分臨海立永嘉郡,統永寧、安固、松陽、 橫陽等四縣;而揚州統丹楊、吳郡、吳興、新安、東陽、臨 海、永嘉、宣城、義興、晉陵十一郡,自中原亂離,遺黎南 渡,並僑置牧司,在廣陵、丹徒南城,非舊土也。及胡寇 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成帝初,蘇峻、祖約為亂於江 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者轉多,乃於江南僑立《淮 南郡》及諸縣,又於尋陽僑置松滋郡,遙隸揚州。咸康 四年,僑置魏郡、廣川、高陽、堂邑等諸郡,并所統縣,并 寄居京邑,改陵陽為廣陵。孝武寧康二年,又分永嘉 郡之永寧縣置樂成縣。是時上黨百姓南渡,僑立上 黨郡為四縣,寄居蕪湖,尋又省上黨郡為縣,又罷襄 城郡為繁昌縣,並以屬淮南。安帝義熙八年,省尋陽 縣入柴桑縣,柴桑仍為郡。後又省上甲縣入彭澤縣。 舊江州督荊州之竟陵郡,及何無忌為刺史,表以「竟 陵去州遼遠,去江陵三百里,荊州所立綏安郡人戶 入境,欲資此郡助江濱戍防,以竟陵郡還荊州。又司 州之弘農、揚州之松滋二郡,寄在尋陽,人戶雜居,並 宜建督。」安帝從之。後又省松滋郡為松滋縣,弘農郡 為弘農縣,並屬尋陽郡。

交州。按《禹貢》揚州之域,是為南越之土,秦始皇既略 定揚越,以讁戍卒五十萬人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 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故曰五嶺。後使任囂、趙佗 攻越,略取陸梁地,遂定南越,以為桂林、南海、象等三 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 一尉也。漢初,以嶺南三郡及長沙、豫章,封吳芮為長 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織為南海王。陸賈使還,拜趙 佗為南越王,割長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 年,討平呂嘉,以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日南、九 真、交阯七郡,蓋秦時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 崖二郡,置交阯刺史以督之。昭帝元始五年,罷儋耳 并珠崖。元帝元初三年,又罷珠崖郡。後漢馬援平定 交部,始調立城郭,置井邑。順帝永和九年,交阯太守 周敞求立為州,朝議不許,即拜敞為交阯刺史。桓帝 分立高興郡,靈帝改曰高涼。建安八年,張津為刺史, 士燮為交阯太守,共表立為州,乃拜津為交州牧。十 五年,移居番禺。詔以邊州使持節,郡給鼓吹,以重城 鎮,加以九鍚六佾之舞。吳黃武五年,割南海、蒼梧、鬱 林三郡立廣州,交阯、日南、九真、合浦四郡為交州,戴 良為刺史。值亂不得入,呂岱擊平之,復還并交部。赤 烏五年,復置珠崖郡。永安七年,復以前三郡立廣州。 及孫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為建寧 太守,遙領交州刺史。晉平蜀,以蜀建寧太守霍弋遙 領交州,得以便宜選用長吏。平吳後,省珠崖入合浦 《交州》。統郡七,縣五十三,戶二萬五千六百。

合浦郡 漢置。統縣六,戶二千。

合浦

南平

蕩昌

徐聞

毒質

珠官

交阯郡 漢置。統縣十四,戶一萬二千。

龍編

苟屚《望海》:

《蠃》。《西于》。

武寧

朱鳶

曲易

交興

北帶

稽徐

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