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燕樂 後魏置廣陽郡。有長城。

北平郡 東至柳城郡七百里。南至海一百里。西至 漁陽郡三百里。北至上洛百八十里。東南到榆林關 百八十里。西南到馬城縣一百八十里。西北到石城 縣百四十里。東北到柳城郡七百里。去西京四千三 百二十里,去東京三千五百二十里。戶三千三十一, 口一萬三千七百七十五。

平州殷時孤竹國。春秋時山戎、肥子二國地也。戰國 時屬燕。秦為右北平及遼西二郡之境。二漢因之。晉 屬遼西郡。後魏亦曰遼西郡。隋初置平州;煬帝初州 廢,復置北平郡。大唐因之。領縣三:

盧龍 漢肥如縣。有碣石山,碣然而立,在海旁,故名之。《晉太康地志》同。秦築長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麗舊界,非此碣石也。漢遼西郡故城在今郡東。又有漢令攴縣城。臨閭關,今名臨榆關,在縣城東一百八十里。盧龍塞,在城西北二百里。

石城 漢舊縣

馬城

柳城郡 東至遼河四百八十里。南至海二百六十 里。西至北平郡二百里。北至契丹界五十里。東南到 安東府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北平郡七十里。西北到 契丹界七十里。東北到契丹界九十里至契丹衙帳 四百里。去西京三千里,去東京四千百十里。戶八百 七十八,口三千。

營州,殷時為孤竹國地。春秋時地屬山戎。戰國時屬 燕。秦并天下,屬遼西郡。二漢及晉皆因之。慕容皝以 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乃營制宮廟, 改柳城為龍城,遂遷都龍城,號新宮曰和龍宮。後燕 慕容寶、北燕馮跋相繼都之。後魏置營州。後周武帝 平齊,其地猶為高寶寧所據。隋文帝時,討平寶寧,復 以其地為營州。煬帝初州廢,置遼西郡。大唐復為營 州,或為柳城郡。領縣一:

柳城 有龍山、鮮卑山,在縣東南二百里,棘城之東塞外亦有鮮卑山,在遼西之北一百里,未詳孰是。青山、石門山、白狼山、白狼水。又有漢扶黎縣故城在東南。其龍山,即慕容皝祭龍所也。有饒樂水,漢故徙河縣城、和龍宮城。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遠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餘里,西北與奚接,北與契丹相接。

河東郡 東至絳郡三百七十里。南至弘農郡百七 十里。西至馮翊郡八十里。北至絳郡二百七十里。東 南到陝郡二百九十里。西南到華陰郡一百五十里。 西北到馮翊郡韓城縣百四十里。東北到絳縣三百 七十里。去西京三百六十里,去東京五百四十里。戶 七萬二百七,口四十六萬一千八十。

蒲州唐、虞所都蒲坂也。春秋時地屬魏。及晉獻公滅 魏,以其地封大夫畢萬。畢萬之後,十代至文公,列為 諸侯,與韓、趙三分晉地屬魏。至惠王以安邑近秦,乃 徙都大梁。秦兼天下,置河東郡,歷兩漢不改。魏、晉亦 然。後魏亦為河東郡,兼置雍州及屬秦州。後周改為 蒲州,亦兼置河東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河 東郡。大唐初為蒲州。開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為河 中府,尋罷,仍舊。或為蒲州,或為河東郡。領縣八:

河東 漢蒲坂縣。《春秋》秦晉戰於河曲,即其地也。有蒲津關。後魏大統四年,造浮橋,九年,築城為防。大唐開元十二年,河兩岸開東西門,各造鐵牛四。其牛下並鐵柱連腹,入地丈餘,并前後鐵柱十六。媯汭水,今有舜廟在焉,其廟周宇文護所造。又有雷首山,夷齊居其陽,所謂「首陽山」 也。有風陵堆,與潼關相對。

桑泉 有「三疑山。」 漢解縣故城,今縣東南。

猗氏 漢舊縣。猗頓所居,古郇國也。有古令狐城,《左傳》云:「晉文公從秦返國,濟河,圖令狐」 ,即此。安邑 堯、舜舊都,今縣西有鳴條陌,湯與桀戰于此。漢舊縣。

解 隋曰「虞鄉。」 武德元年改之。

虞鄉 漢解縣也。後於虞鄉城置《解縣》,更於解西五十里別置《虞鄉縣》。

寶鼎 漢汾陰縣。有后土祠、湯廟。

永樂 武德二年,分芮城縣置

絳郡 東至高平郡四百五十里。南至陜郡二百二 十里。西至馮翊郡四百十里。北至文城郡二百七十 里。東南到河南府五百里。西南到河東郡三百七十 里。西北到文城郡三百里。東北到平陽郡一百四十 里。去西京五百二十里,去東京六百三十里。戶八萬 二千二百,口五十一萬七千三百十。

絳州春秋時為晉國,即故絳與新田之都也。後韓、魏 趙滅晉,其地屬魏。秦屬河東郡。秦末,其地屬魏豹。漢 定魏地,還屬河東郡。後漢因之。魏晉屬河東、平陽二 郡地。後魏置東雍州。西魏、後周以為重鎮。後周改曰 絳州,兼置正平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