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馬,有壺口山。故姚襄城在縣西,即姚襄所築。西臨黃河,控帶龍門、孟門之險,周齊交爭之處。

仵城 漢北屈縣地,後魏仵城郡。

文城 有孟門山,與龍門相對。龍門之上古龍門,禹所鑿。漢北屈縣

呂香 漢臨汾縣地

昌寧 漢臨汾縣地,後魏內陽郡。

西河郡 東至上黨郡四百四十里。南至平陽郡三 百九十里。西至昌化郡百六十里。北至太原府二百 里。東南到陽城郡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大寧郡二百 六十五里。西北到樓煩郡,中間有界相隔,山谷險隘。 東北到大寧郡二百里。去西京千二百六里,去東京 九百三十里。戶五萬八千五十,口三十二萬六千二 百八十。

汾州春秋時晉地。六國時屬趙。秦屬太原郡。二漢屬 太原、西河二郡地。魏因之。晉屬太原郡、西河國地。後 魏又為西河郡,兼置汾州。北齊置南朔州。後周改曰 介州。隋置西河郡。大唐為汾州,或為西河郡。領縣五:

隰城 漢慈氏縣。今有美稷鄉,即漢美稷縣地。又有漢京陵縣,即晉趙文子與叔向觀于九原之所。介休 有綿上山。介之推祠,漢舊縣也。昭餘祁,俗名郎城。泊,《職方》并州之藪。

靈石 有介山。漢介休縣地。今縣東南有高壁嶺、雀鼠谷、汾水關,皆險固之處。

孝義 漢中陽縣

平遙

太原府 東至趙郡五百五十里。南至上黨郡四百 五十里。西至昌化郡三百九十里。北至定襄郡一百 八十里。東南到樂平郡三百四十里。西南到西河郡 二百里。西北到樓煩地二百五十里。東北到鴈門郡 五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里,去東京八百八十五里。 戶十二萬六千一百九,口七十六萬八千四百六十 四。

并州古之并州,葢舜分冀州為之,置十二牧,則其一 也。以其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亦曰在衛水、常水 之間。《周禮職方》曰:「正北曰并州。其山曰常藪,曰昭餘 祁,川曰虖池嘔夷;浸曰淶易。其利布、帛,人二男三女; 畜宜五擾,穀宜五種。」秦兼天下,為太原郡。漢武帝置 十三州,此為并州。後漢並因之。靈帝時,羌胡大擾,定 「襄、雲中等郡並流徙分散。」獻帝時,省入冀州。魏文帝 復置并州,自陘嶺以北,並棄之。至晉,亦置并州。惠帝 時,并州之地,盡為劉元海所有。其後劉曜徙都長安, 自平陽以東,地盡入石勒。及苻堅、姚興、赫連勃,並于 河東郡置并州。姚興又分河東為并、冀二州。及後魏 以後,分坼,不可詳也。今之并州,古唐國也。昔帝堯為 唐侯所封之國,及夏禹所都之地,亦「高辛氏子實沈 及金天氏子臺駘之所居焉。周成王又封弟叔虞于 此,叔虞子燮改為晉侯。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晉」、 大鹵、太原、大夏、夏靈、晉陽,六名其實一也。春秋時為 晉國,後為趙邑。晉滅屬趙。秦置太原郡。二漢因之,兼 置并州。魏改為太原國,并州仍舊。晉因之。後魏為太 原郡,兼置并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廢郡置并州, 又改為太原郡。大唐為并州。高祖匡隋室,起義兵,於 長壽元年置北都,後復為并州。開元十一年,改為太 原府。天寶元年,加號為「北京。」領縣十三:

太原 漢晉陽縣也。隋文帝移晉陽縣于州城中。舊晉陽置今縣。有晉水。

晉陽 隋文帝新移。有龍山、蒙山。

文水 漢太寧縣。有泌水、文水。

陽曲 漢狼孟縣故城在縣東北。漢陽曲縣,今定襄郡定襄縣是也。後漢移置今縣。有乾燭谷,即羊腸坂也。樂平 舊樂平郡,隋置遼州。

清源 漢榆次縣地。隋於古梗陽城置今縣。有清源水。

太谷 縣西。有「太谷。」 漢陽邑縣地。

祁 漢舊縣。晉大夫祁奚之邑。晉滅祁氏,分為七縣,以賈辛為祁大夫。後漢忠烈溫序墓在西北榆次 ,《春秋》晉魏榆地。漢舊縣。

盂 漢舊縣。有滹沱水,自鴈門郡界來。

壽陽 晉舊縣

廣陽 漢上艾縣,後漢改曰「石艾」 ,國家又改之。縣東有故關,甚險固。

交城 有羊腸山,隋煬帝改為「深谷嶺。」

昌化郡 東至西河郡一百六十里。南至大寧郡二 百五十里。西至上郡二百二十里。北至樓煩郡二百 三十里。東南到大寧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大寧郡 石樓縣百五十里。西北到樓煩郡二百三十里。東北 到太原府三百九十里。去西京千二百三十里,去東 京千一百十里。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十,口六萬四千 三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