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七十一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二十九

  唐三唐書地理志三

坤輿典第七十一卷

輿圖部彙考二十九

唐三

按唐書地理志河北道蓋古幽冀二州之境漢河內魏渤海清河平原常山上谷涿漁陽右北平遼西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廣陽等郡國又參有東郡河東上

黨、鉅鹿之地,孟、懷、澶、衛及魏、博、相之南境為娵訾分, 邢、洺、惠、貝、冀、深、趙、鎮、定及魏、博、相之北境為大梁分, 滄、景、德為元枵分,瀛、莫、幽、易、涿、平、媯、檀、薊、營、安東為 析木津分。為州二十九,都護府一,縣百七十四。其名 山:林慮、白鹿、封龍、井陘、碣石、常岳。其大川:漳、淇、滹沱。 厥賦:絲、絹、綿。厥貢:羅、綾、紬、紗、鳳翮、葦席。

孟州,望。建中二年,以河南府之河陽、河清、濟源、溫租 賦入河陽三城使,又以汜水租賦益之。會昌三年,遂 以五縣為州。土貢:黃魚䱹。縣五:有河陽軍,建中四 年置。

河陽,望。武德四年,析懷州之河陽、集城、溫,於河陽宮置盟州。八年州廢,省集城入河陽溫,隸懷州。顯慶二年隸洛州。有河陽關,有回洛故城。有池,永徽四年,引濟水漲之,開元中以畜黃魚。

汜水,望。本隸鄭州,武德四年析置成皋縣,貞觀元年省,顯慶二年隸洛州,垂拱四年曰廣武,神龍元年復故名。有虎牢關,東南有成皋故關,西南有旋門故關;有牛口渚;西一里伏龜山有昭武廟,會昌三年置。

河陰,望。開元二十二年析汜水、滎澤、武陟置,隸河南府,領河陰倉,會昌三年來屬。有梁公堰,在河、汴間,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因故渠濬之,以便漕運。

溫,望。武德四年,隋令周仲隱以縣去王世充來降,置平州,名縣城曰「李城。」 是年,州廢,隸懷州。顯慶二年,隸洛州。

濟源,望。武德二年,王世充將丁伯德以縣來降,置西濟州,又析置溴陽、蒸川、郡原三縣。四年州廢,省溴陽、蒸川、郡原,以濟源隸懷州。貞觀元年省懷州之軹縣入焉。顯慶二年隸洛州。有坊口堰。太和五年,節度使溫造浚古渠,溉濟源河內溫武陟田五千頃。有濟瀆祠、北海祠。西有故軹關。

懷州,河內郡,雄。武德二年沒,王世充僑治濟源之柏 崖城。四年,世充平,還舊治。土貢:平紗、平紬、枳殼、茶、牛 膝。戶五萬五千三百四十九,口三十一萬八千一百 二十六。縣五:有府二,曰丹水、吳澤。

河內,望。武德三年析置太行、忠義、紫陵三縣,析河陽置穀旦縣,四年皆省。有太行山。有丹水。開元十一年更名懷水。

武德,望。本安昌,武德二年更名。是年置北義州。四年州廢,來屬。北百里有大斛故關,在太行山。獲嘉,望。武德四年,以獲嘉、武陟、脩武、新鄉、共城置殷州,并置博望縣。貞觀元年州廢,以獲嘉、武陟、脩武來屬,新鄉、共城、博望隸衛州。

武陟,望。貞觀元年,省懷縣入焉。

脩武,緊。武德二年,河內民李厚德以濁鹿城來降,置陟州,并置脩武縣。四年,徙縣治故脩武,更「脩武」 曰「武陟」 ,別置脩武縣。是年州廢,隸殷州。西北二十里有新河,自六真山下合黃母泉水,南流入吳澤陂,大中年,令杜某開。

魏州,魏郡,大都督府。雄。本武陽郡,龍朔二年更名冀 州,咸亨三年復曰魏州,天寶元年更郡名。土貢:花紬、 錦、紬平紬絁、絹、紫草。戶十五萬一千五百九十六,口 百一十萬九千八百七十三。縣十四:

貴鄉,望。有西渠,開元二十八年,刺史盧暉徙永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城西,注魏橋,以通江、淮之貨。

元城,望。貞觀十七年省入貴鄉,聖曆二年復置。魏,望。武德四年置漳陰縣,貞觀元年省入焉。館陶,望。武德五年以館陶、冠氏及博州之堂邑,貝州之臨清、清水置毛州,并析臨清置沙丘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清水入冠氏,省沙丘入臨清,餘縣皆還故屬。

冠氏望

莘。上。武德五年,以莘、臨黃、武陽、博州之武水置莘州。貞觀元年,州廢,縣還故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