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國,凡四郡。六國兗州刺史部,陳 留、山陽、濟陰、泰山、東郡、城陽、淮陽、東平國,凡五郡。三 國徐州刺史部,琅邪、東海臨淮郡、泗水、廣陵、楚國,凡 三郡。三國青州刺史部,平原、千乘、濟南、北海、東萊齊 郡、菑川、膠東高密國,凡六郡。三國荊州刺史部,南陽、 江夏、桂陽、武陵、零陵南郡、長沙國,凡六郡。一國揚州」 刺史部,廬江九江,會稽丹陽豫章郡,《六安國》,凡五郡, 一國,《益州刺》史部,漢中廣漢武都犍為越巂。益州牂 柯蜀郡,凡八郡,涼州刺史部,隴西金城。

昭帝置

天水、武威、張掖、酒泉、燉煌、安定、北地,凡九郡。并州刺 史部,太原、上黨、西河、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鴈門、上郡, 凡九郡。幽州刺史部,渤海、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 東、元菟、樂浪、涿代郡、廣陽國,凡十郡,一國。交州刺史 部,南海、鬱林、蒼梧、交阯、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後漢與 前異者,司隸治河南朔方,屬并州。

建武十一年省朔方

《交阯》曰《交州》。

建安二年改

顏氏云:「武帝初置朔方郡。」

今夏州朔方縣北

別令刺史監之。不在十三州之限。《通典》云。「十三部不 常所治。」後漢司隸治河南。

今河南府

《豫》治譙。

今亳州酇縣

《兗》治昌邑。

今濟州金鄉縣

徐治郯。

今淮陽軍下邳縣

青治臨淄。

今青州縣

涼治隴。

今秦州隴城縣

并治晉陽。

今太原府太原縣省入榆次。

冀治鄗。

今趙州高邑縣

《幽》治薊。

今幽州縣

揚治歷陽。

今和州縣

《荊治》「漢壽。」

今常德府武陵縣

益治雒。

今漢州縣

交治。廣信。

今梧州蒼梧縣

刺史更名牧者凡四改。

綏和元年,元壽二年,建武元年,中平五年。

光武都洛陽,關中復置雍州,後罷。興平元年,分涼州、 河西四郡為雍州,是為十四州。建安十八年,并十四 州復為九州。《獻帝紀》所謂「復《禹貢》九州」者,省幽、并以 為冀,省司隸、涼以為雍,省交州以入荊、益,於是有兗、 豫、青、徐、荊、揚、冀、益、雍。

《禹貢》「無益有梁」 ,其地一也。

是時,曹操自立為魏公,欲廣冀州而益其地,非復古 也。

《荀彧傳》云:「操領冀州牧,或說操宜復古,置九州」 ,則冀州所制者廣大。

後漢郡國

《郡國志》:「世祖中興,惟官多役煩,乃命并合省郡國十 縣邑道侯國四百餘所。」

《紀》云:「建武六年,詔省減吏員,并合郡縣,於是并省四百餘縣。」

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國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 屬國別領比郡者六,廣漢、蜀郡、犍為、張掖、居延、遼東, 又所省縣漸復分置。至於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 侯國千一百八十。

永興初,有鄉三千六百八十二,亭萬二千四百二十。

郡、國比前志增二縣,邑、道。侯國比前志少三百九十 七。《晉志》:「光武在彫耗之辰,郡國蕭條,并省者八:城陽、 淄川、高密、膠東、六安、真定、泗水、廣陽。」

按:《光武紀》,「建武十三年,并省西京國。」 「廣陽」 當作「廣平。」

今按《郡國志》云「省郡國十」,此云并省者八,蓋後復。河 間、廣陽,明帝置一,永昌,章帝置二。任城、吳郡、和順改 作,其名有九。和置濟北、廣陽,順改淮陽為陳,改楚為 彭城,濟東為東平,臨淮為下邳,千乘為樂安,信都為 安平,天水為漢陽。郡國百有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