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磁自為一路,以順德為「順德路總管府。」戶三萬五 百一,口一十二萬四千四百六十五。領司一、縣九。
錄事司
縣九:
邢臺中倚郭
鉅鹿中
內丘。中。至元二年,併唐山縣入焉。後復置唐山,與內丘並。
平鄉中
廣宗。中。憲宗五年,置。中統三年以後,屬順德府。至元二年,省入平鄉縣。後復置,隸順德路。
沙河。下。至元二年,省南和縣入焉。後復置南和,與沙河並。
南河下
唐山下
任縣。下。至元二年,省入邢臺縣。後復置。
廣平路。下。唐洺州,又為廣平郡。元太宗八年,置邢 洺路總管府,以邢、磁、威隸之。憲宗二年,為洺磁路,止 領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升廣平路總管府。戶四萬 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萬九千八十二。領司一、縣五、 州二。州領六縣。
錄事司
縣五:
永年中倚郭
曲周中
肥鄉中
雞澤。下。元初併入永年。後復置。
唐平下
州二:
磁州。中。唐磁州。宋為滏陽郡。金以隸彰德。元太祖 十年,升為滏源軍節度,隸真定路。太宗八年,隸邢洺 路。憲宗二年,改邢洺路為洺磁路。至元二年,以真定 之涉縣及成安縣併入滏陽,武安縣併入邯鄲,止以 滏陽、邯鄲二縣及錄事司來屬。後復置涉縣歸真定, 以滏陽、武安、邯鄲、成安錄事司隸焉。至元三年,併錄 事司入滏陽縣。至元十五年,改洺磁路為廣平路總 管府,磁州仍隸焉。領四縣:
滏陽中倚郭
武安中
邯鄲下
成安下
威州,中。舊無此州,金始置。元太宗六年,割隸邢洺 路,以洺水縣來屬。憲宗二年,隸洺磁路,徙州治於洺 水。領二縣:
洺水。中。倚郭。《太宗》八年,隸《洺州》。《定宗》二年,改隸威州。《憲宗》二年,徙威州治此。
井陘。下。威州。本治此。憲宗二年,移州治於《洺水縣》,《井陘》為屬縣。
彰德路。下。唐相州,又改鄴郡。石晉升彰德軍。金升 彰德府。元太宗四年,立彰德總帥府,領衛、輝二州。憲 宗二年,割出衛輝,以彰德為散府,屬真定路。至元二 年,復立彰德總管府,領懷孟、衛輝四州,及本府安陽、 臨漳、湯陰、輔巖、林慮五縣。四年,又割出懷孟、衛輝,仍 立總管,以林慮升為林州,復立輔巖縣隸之。六年,併 輔巖入安陽。戶三萬五千二百四十六,口八萬八千 二百六。領司一、縣三、州一。
錄事司
縣三:
安陽。上。至元六年,併輔巖入焉。
湯陰中
臨漳中
州一:
林州,下。本林慮縣。金升為州。元太宗七年,行縣事。 憲宗二年,復為州。至元二年,復為縣,又併輔巖入焉。 未幾復為州,割輔巖入安陽,仍以州隸彰德路。 大名路。 中。唐魏州。五代南漢改大名府。金改安武 軍。元因舊名,為大名府路總管府。戶六萬八千六百 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領司一、縣五、州三。 州領六縣。
錄事司
縣五:
元城,中。倚郭。至元二年,併入大名縣。後復置。大名。中。倚郭。太宗六年,立縣治。憲宗二年,遷縣事於府城內。至元二年,省元城來屬。尋析大名、元城為二縣。九年,還縣治於故所。
南樂中
魏縣中
清河,本恩州地,太宗七年,籍為清河縣。隸大名路。
州三:
開州,上。唐澶州。宋升開德府。金為開州。元割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