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清平宋,金隸大名府。元初來屬。

德平

恩州,中。唐貝州,又為清河郡。宋改恩州。金隸大名 府路。元初,割清河縣隸大名府,以武城隸高唐,惟存 歷亭一縣及司候司。至元二年,縣及司俱省入州。七 年,自東平析隸省部。戶一萬五百四十五,口三萬七 千四百七十九。

冠州。本冠氏縣。唐因隋舊,置毛州。後州廢,縣屬魏 州。宋、金並屬大名府。元初屬東平路。至元六年,升冠 州,直隸省。戶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萬三千四十。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益都路,唐青州,又升盧龍軍。宋改鎮海軍。金為益 都路總管府。戶七萬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萬 二千五百二。領司一、縣六、州八。州領十五縣。

錄事司

縣六:

益都。中。倚郭。至元二年,以行淄州及行淄川縣併入。三年,又併臨淄、臨胊二縣入焉。十五年,割臨淄、臨胊復置縣,並屬本路。

臨淄下

臨胊下

高苑下舊屬淄州

樂安下

壽光下

州八:

濰州,下。唐初為濰州,後廢。宋為北海軍,復升濰州。 金屬益都路。元初,領北海、昌邑、昌樂三縣及司候司。 憲宗三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省昌樂縣入 北海。領二縣:

北海下

昌邑下

膠州,下。唐初為膠西縣。宋置臨海軍。金仍改為膠 西縣,屬密州。元太祖於縣置膠州。領三縣:

膠西中

即墨,下。宋、金皆隸萊州,元太祖二十二年來屬。高密。下。宋、金並隸密州。

密州,唐初改為高密郡,後仍為密州。宋為臨海軍, 復為密州。元初因之,以膠西、高密屬膠州。憲宗三年, 省司候司入諸城縣,隸益都。領二縣:

諸城州治所

安丘下

莒州,下。唐廢莒州,以莒縣隸密州。宋沿其舊。金復 為莒州,隸益都府。元初因之。領四縣:

莒縣。下。州治所。憲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沂水,下。有沂山,為東鎮。

日照下

蒙陰。下。元初因舊名為新泰縣。中統三年,以李璮亂,人民逃散,省入沂水。皇慶二年復置為蒙陰縣。

沂州,下。唐初改為琅邪郡,後仍為沂州。宋屬京東 東路。金屬山東東路。元屬益都路。領二縣:

臨沂。中。州治所。憲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費縣下

滕州,下。唐為滕縣,屬徐州。宋仍舊。金改為滕州,屬 兗州。元隸益都路。領二縣:

滕縣。下。憲宗三年,省司候司入焉。

鄒縣下

嶧州,下。唐置鄫州,又改蘭陵縣為承縣。後州廢,以 縣屬沂州。宋仍舊。金改蘭陵縣,於縣置嶧州。元初,以 嶧州隸益都路。至元二年,省蘭陵入本州。

博興州,下。唐博昌縣。後唐改博興。宋屬青州。金屬 益都路。元初,升為州。

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

濟南路,上。唐濟州,又改臨淄郡,又改濟南郡,又為 青州。宋為濟南府。金因之。元初,改濟南路總管府。舊 領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割入淄萊路,陵州割入 河間路,又割臨邑縣隸河間路,長清縣入泰安州,禹 城縣隸曹州,齊河縣入德州,割淄州之鄒平縣來屬, 置總管府。戶六萬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十六萬四 千八百八十五。領司一、縣四、州二。州領七縣。

錄事司

縣四:

歷城中倚郭

章丘上

鄒平,上。唐、宋皆屬淄州,至元間來屬。

濟陽中

州二:

棣州,上。唐析滄州之陽信、商河、樂陵、厭次,置棣州。 宋、金因之。元初,濱、棣自為一道。中統三年,改置濱棣 路安撫司。至元二年,與濱州俱隸濟南路。領四縣:

厭次。中。倚郭。初立司候司。至元二年,省入本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