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9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先有六詔,至是請於朝,求合為一,從之。蒙舍在其南,

故稱南詔,徙治太和城,至異牟尋又遷於喜郡史城, 又徙居羊苴乖城,即今府治,改號大禮國。其後鄭、趙、 楊三氏互相篡奪。至石晉時,段思平更號大理國。元 憲宗三年收附。六年,立上下二萬戶。至元七年,併二 萬戶為大理路。

有點蒼山,在大理城西,周廣四百里,為雲南形勝要害之地。城中有五花樓,唐大中十年,南詔王《券豐》佑所建,樓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萬人。世祖征大理時,駐兵樓前。至元三年,嘗賜金重修焉。

領司一。縣一。府二。州五。府領一縣,州領二縣。

錄司事 。憲宗七年,立中千戶,屬大理萬戶。至元十一年,罷千戶,立錄事司。十二年,升理州。二十一年,州罷,復立錄事司。

縣一:

太和 。倚郭。憲宗七年,於城內外立上、中、下三千戶。至元二十六年,即中千戶立錄事司,上、下二千戶立縣。

府二:

永昌府。 唐時蒙氏據其地,歷段氏、高氏,皆為永昌 府。元憲宗七年,分永昌之永平立千戶。至元十一年, 立永昌州。十五年,升為府,隸大理路。領一縣:

永平 。下。縣在府東鹿滄江之東,即漢博平縣。唐蒙氏改勝鄉郡,屬永昌。至元十一年,改永平縣,隸永昌府。

騰衝府, 在永昌之西,即越睒地。唐置羈縻郡。蒙氏 九世孫異牟尋取越睒,逐諸蠻有其地,為軟化府。其 後白蠻徙居之,改騰衝府。元憲宗三年,府酋高救內 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縣。十四年,改騰 衝府。二十五年,罷州縣,府如故。

永昌、騰衝二府,軍民屯田共二萬二千一百五雙。 州五

鄧川州。 下。在本路北夷有六詔邆,睒其一也。唐置 邆川州,治大釐,蒙氏襲而奪之。後改德原城,隸大理。 段氏因之。元憲宗三年內附。七年,立德原千戶,隸大 理上萬戶。至元十一年,改德原城為鄧川州。領一縣:

浪穹 。下。本名彌茨,乃浪穹詔所居之地。唐初,其王鐸羅望與南詔戰不勝,保劍川,更稱「浪劍。」 貞元中,南詔破之,以浪穹、施浪鄧睒總三浪,為浪穹州。元憲宗七年,內附,立浪穹千戶,隸大理上萬戶。至元十一年,降為縣,隸鄧川州。

蒙化州。 下。本蒙舍城。唐置陽瓜州。天寶間,鳳伽異 為州,刺史段氏為開南縣。元憲宗七年,以蒙舍立千 戶,屬大理上萬戶。至元十一年,立蒙化府。十四年,升 為路。二十年,降為州,復隸大理路。

趙州。 下。昔為羅落蠻所居地。蒙氏立國,有十瞼,趙 州睒其一也。夷語「瞼若州皮羅閤」置趙郡,閤羅鳳改 為州。段氏改天水郡。憲宗七年,立趙瞼千戶,隸大理, 下萬戶。至元十一年,改為州。又於白崖瞼立建寧縣, 隸本州,即古勃弄地。二十五年,縣革,入州,隸大理路。 姚州。 下。唐於梇棟川置姚州都督府。天寶間,閤羅 鳳叛,取姚州,附吐蕃,終段氏為姚州。元憲宗三年內 附。七年,立統矢千戶、大姚堡千戶。至元十二年,罷統 矢,立姚州,隸大理路。領一縣:

大姚 ,下。唐置西濮州,後更名髳州,南接姚州,統縣四,一曰青蛉,即此地,夷名大姚堡,與梇棟川相接。元憲宗七年,立千戶,隸大理下萬戶。至元十一年,罷千戶,立大姚縣,隸姚州。

雲南州, 下。唐以漢雲南縣置郡。蒙氏至段氏,並為 雲南州。元憲宗七年,立千戶,隸大理,下萬戶。至元十 一年,立雲南州。

蒙憐路軍民府。 至元二十七年,從雲南行省請,以 蒙憐甸為蒙憐路軍民總管府,蒙萊甸為蒙萊路軍 民總管府,其餘闕。

蒙萊路軍民府。 闕。

金齒等處宣撫司, 其地在大理西南蘭滄江界,其 東與緬地接。其西土蠻凡八種,曰金齒,曰白夷,曰僰, 曰峨昌,曰驃、曰繲、曰渠羅,曰比蘇。按《唐史》,「茫施蠻本 關南種,在永昌之南樓居,無城郭,或漆齒,或金齒,故 俗呼金齒蠻。自漢開西南夷後,未嘗與中國通。唐南 詔蒙氏興異牟尋破群蠻,盡虜其人以實其南,東北 取其地」,南至青石山,緬界悉屬大理。及段氏時,白夷 諸蠻漸復故地,是後金齒諸蠻浸盛。元憲宗四年,平 定大理,繼征白夷等蠻。中統初,金齒、白夷諸酋,各遣 子弟朝貢。二年,立安撫司以統之。至元八年,分金齒、 白夷為東西兩路安撫司。十二年,改西路為建寧路, 東路為鎮康路。十五年,改安撫為宣撫,立六路總管 府。二十三年,罷兩路宣撫司,併入大理、金齒等處宣 撫司。

柔遠路, 在大理之西,永昌之南。其地曰潞江,曰普 坪瞼,曰申瞼僰寨,曰烏摩坪僰蠻,即《通典》所謂「黑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