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0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城,高三丈,有樓櫓。門東曰安東,南曰大順,西曰乾 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內。內南門曰承天,有樓閣。東門 曰東華,西曰西華,此通內出入之所。正南街東留守 司衙,次鹽鐵司。次南門龍寺街南曰臨潢府,其側臨 潢縣。縣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后建,寺西長泰縣。又西 天長觀。西南國子監,監北孔子廟,廟東節義寺。又西 北安國寺,太宗所建,寺東齊天皇后故宅,宅東有元 妃宅,即法天皇后所建也。其南具聖尼寺、綾錦院、內 省司、麴院、贍國省司二倉皆在大內西南。八作司與 天雄寺對。南城謂之「漢城」,南當橫街,各有樓對峙,下 列井肆。東門之北,潞縣。又東南,興仁縣。南門之東,回 鶻營,回鶻商販留居上京,置營居之。西南同文驛,諸 國信使居之。驛西南臨潢驛,以待夏國使。驛西福先 寺。寺西,宣化縣。西南,定霸縣。縣西,保和縣。西門之北, 易俗縣。東,遷遼縣。

周廣順中,胡嶠《記》曰:「上京西樓有邑屋市肆,交易無錢而用布,有綾錦,諸工作、宦者、翰林、伎術、教坊、角觝、儒、僧、尼、道士、中國人、并、汾、幽、薊為多。」宋大中祥符九年,薛映《記》曰:「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里至松山館,七十里至崇信館,九十里至廣寧館,五十里至姚家寨館,五十里至咸寧館,三十里度潢水石橋,旁有饒州」,唐於契丹嘗置饒樂,今渤海人居之。五十里保和館,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館,五十里長泰館。館西二十里有佛舍民居,即祖州。又四十里至臨潢府,自過崇信館乃契丹舊境,其南奚地也。入西門,門曰金德,內有臨潢館。子城東門曰「順陽。」北行至景福門,又至承天門,內有昭德、宣政二殿,與氈廬皆東向。臨潢西北二百餘里號「涼淀」,在饅頭山南,避暑處,多豐草,掘地丈餘,即有堅冰。按《遼史營衛志》:「國俗,秋冬違寒,春夏避暑。人主居則有斡魯朵,行則有捺缽,雖建五都,實無常所也。太祖起自朔方,後徙皇都,故斷以上京為遼都,餘都則入留都云。」

太祖都開封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東京,汴之開封也。梁為東都,後唐罷,晉復 為東京,宋因周之舊為都。」建隆三年,廣皇城東北隅, 命有司畫洛陽宮殿,按圖修之,皇居始壯麗矣。雍熙 三年,欲廣宮城,詔殿前指揮使劉延翰等經度之,以 居民多不欲徙,遂罷。宮城周迴五里,南三門:中曰乾 元,東曰左掖,西曰右掖。東西面門曰東華、西華。北一 門曰「拱宸。」乾元門內正南門曰「大慶」,東、西橫門曰左、 右升龍。左、右北門內各二門曰左、右長慶、左右銀臺。 東華門內一門曰左承天、祥符。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書降詔加其上祥 符二字西華門內一門曰「右承天。」左承天門內道北門 曰「宣祐」,正南門內正殿曰「大慶」,東西門曰左、右太和, 正衙殿曰文德,兩掖門曰東、西上閤,東西門曰左、右 嘉福。大慶殿北有紫宸殿,視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 殿,常日視朝之所也。次西有皇儀殿,又次西有集英 殿,宴殿也。殿後有需雲殿。東有昇平樓,宮中觀宴之 所也。宮後有崇政殿,閱事之所也。殿後有景福殿,西 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凡殿有門者,皆隨殿名。 宮中又有延慶、安福觀、文清景、慶雲、玉京等殿,壽寧 堂、延春閣。福寧殿東西有門,曰左右昭慶。觀文殿西 門曰延真,其東真君殿曰積慶,前建感真閣。又有龍 圖閣,下有資政、崇和、宣德、述古四殿。天章閣下有群 玉、蕊珠二殿,後有寶文閣,閣東西有嘉德、延康二殿, 前有景輝門。後苑東門曰寧陽苑,內有崇聖殿、太清 樓。其西又有宜聖、化成、金華、西涼、清心等殿,翔鸞、儀 鳳二閣,華景、翠芳、瑤津三亭。延福宮有穆清殿,延慶 殿北有柔儀殿,崇徽殿北有欽明殿,延福宮北有廣 聖宮,內有太清、玉清、沖和、集福、會祥五殿,建流盃殿 於後苑。又有慈德殿、觀稼殿、延羲閣、邇英閣、隆儒殿、 慈壽殿、慶壽宮、保慈宮、玉華殿、基春殿、睿思殿、承極 殿、崇慶、隆祐二宮,睿成宮、宣和殿、聖瑞宮、顯謨閣、玉 虛殿、玉華閣、親蠶宮、燕寧殿、延福宮、保和殿、玉清神 霄宮、上清寶籙宮。萬歲山。艮嶽舊城,周迴二十里,一 百五十五步。東二門:北曰望春,南曰麗景。南面三門: 中曰朱雀,東曰保康,西曰崇明。西二門:南曰宜秋,北 曰閶闔。北三門:中曰景龍,東曰安遠,西曰天波。《新城》 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門:中曰南薰,東曰宣 化,西曰安上。東二門:南曰朝陽,北曰含輝。西二門:南 曰順天,北曰金輝。北四門:中曰通天,東曰長景,次東 曰永泰,西曰「安肅。」汴河上水門:南曰大通,北曰「宣澤。」 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澤。」惠民河上曰普濟,下曰 「廣利。」廣濟河上曰咸豐,下曰「善利。」上南門曰「永順。」其 後又於金輝門南置開遠門。

《宋史李懷忠傳》:懷忠為左右廂都指揮使,上幸西京, 愛其地形勢,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懷忠乘間進 曰:「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禁衛數 十萬人,仰給於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 一旦遽欲遷徙,臣實未見其利。」上嘉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