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踰制, 不可為準。帝今虎賁將詰問吏。」吏首服,如東海公對。 《魏書太子恂傳》:「太和二十年遷洛,詔恂詣代都。恂入 辭,高祖曰:『今汝不應向代,但太師薨于恆壤,欲使汝 展哀舅氏,拜汝母墓,一寫為子之情。汝至彼,太師事 畢,後日宜一拜山陵,拜訖,汝族祖南安,可一就問訊』。」 《明帝本紀》:「熙平二年冬十月乙卯,詔曰:『北京根舊,帝 業所基。南遷二紀,猶有留住,懷本樂』」,故未能自遣,若 未遷者,悉可聽其仍停安堵。永業門才術藝,應于時 求者,自別徵引,不在斯例。周之子孫,漢之劉族,遍于 海內,咸致蕃衍,豈拘南北千里而已哉!

《兩京記》:太宗車駕始幸洛陽宮,唯因舊宮,無所改製。 終于貞觀、永徽之間,荒蕪虛耗。置都之後,方漸修補。 龍朔中,詔司農少卿韋機更繕造。高宗常謂機曰:「兩 京,朕東西二宅,來去不恆,卿宜善思修建。」始作上陽 等宮。至武后,遂定都于此,日已營構而宮府備矣。 《唐書高宗廢后王氏傳》:后及蕭良娣為武后所殺,武 后頻見二人為厲,惡之,即徙蓬萊宮。厲復見,故多駐 東都。

《冊府元龜》:「高宗顯慶二年十二月,以洛陽宮為東都, 雒州官吏員品如雍州。廢洛陽宮總監,改青城宮為 東都苑北面監,明德宮為東都苑南面監,洛陽宮農 圃監為東都苑東面監,食貨監為東都苑西面監。洛 州北市置官員。淮東、西市隸太府寺。」

憲宗元和八年五月河南尹許盂容進《東都圖》 敬宗寶曆二年正月敕「東都已來舊行宮,宜令度支 郎官一人領都料匠緣路簡計及洛城宮闕與東都 留守商議計料,分拆聞奏。」

後唐明宗長興三年四月戊午,中書奏:「奉敕重定三 京、諸道州府地望次第者,據《十道圖》。舊制以王者所 都之地為上,本朝都長安,遂以關內道為上,今宗廟 宮闕,見都雒陽,請以河南道為上,關內道第二,河東 道第三,餘依舊制。又本朝都長安,以京兆府為上,今 都雒陽,請以河南府為上。其五府,按《十道圖》,以關內 道為上,遂以鳳翔府為首,河中、成都、江陵、興元為次。 中興初,升魏博為興唐府,鎮州為真定府,皆是創業 興王之地,不與諸府雷同。今望以興唐、真定二府升 在五府之上,合為七府,餘依舊制。」

天福六年八月壬子,敕改鄴都皇城南門「應天門為 乾明門」,大名館為「都亭驛。」七年四月乙丑,敕改鄴都 羅城及大城諸門,羅城南博門為廣運門,觀音門為 金明門,橙槽門為清景門,寇氏門為永芳門,朝城門 為景風門,大城南門為昭明門,觀德門為廣義門,北 河門為靖安門,魏縣門為膺福門,尉氏門為迎春門, 朝臣門為興仁門,上斗門為延清門,下斗門為通遠 門。

《宋史宗澤傳》: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舊都,非澤不可。」 徙知開封府。時敵騎留屯河上,京城樓櫓盡廢,兵民 雜居,人情洶洶。澤威望素著,既至,盜賊屏息,民賴以 安,上疏請上還京,除延康殿學士、京城留守兼開封 尹。

《張守傳》:守為參知政事兼權樞密院事。上自建康將 還臨安,守言「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江流險闊,氣象 雄偉,且據都會以經理中原,依險阻以捍禦強敵,可 為別都,以圖恢復。」鼎持不可,守力求去,以資政殿大 學士知婺州。

《江寧府志》:「建康,六朝故都,葉石林少蘊居留日,嘗命 諸邑官能文者搜訪古蹟,製圖經。時石橘林敏若子 邁主上元簿,考最詳,多以荊公詩引證,號上元古蹟。」 《金史彀英傳》:「彀英為西京留守,俄復為東京,歷上京, 詔曰:『上京王業所起,風俗曰趨詭薄,宗室聚居,號為 難治。卿元老大臣,眾所聽服,當正風俗,檢制宗室,持』」 以大體。大定十五年,致仕。

《元史廉希憲傳》:「『希憲疾久不愈。十五年春,近臣董文 忠言,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 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 琴書自隨而已。帝知其貧,特賜白金五千兩、鈔萬貫。 五月至上都,太常卿田忠良問疾,希憲謂曰:『上都聖 上龍飛之地,天下視為根本。近聞龍岡遺火,延燒民 居,此常事耳,慎勿令妄談地理者惑動上意』。」未幾,果 有數輩以徙置都邑事奏,樞密副使張易、中書左丞 張文謙與之廷辨,力言不可,帝不悅。明日,召忠良質 其事,忠良以希憲語對,帝曰:「希憲病甚,猶慮及此耶?」 其議遂止。

《江寧府志》:「喬白岩參贊南京機務時,值寧藩謀逆,聲 言取南京,兵已至安慶。而白岩日引一老僧與一醫 士,所至游讌,兼以校奕,實以觀形勢之險要,而外若 不以為意者。人以為一時矯情鎮物,有費褘、謝安之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