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案秦舊跡,表裏山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 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士馬,據隘 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 以霸。」囂心然元計欲專方面,於是遊士長者稍稍去 之。

《郭丹傳》:「丹字少卿,南陽穰人也。父成帝時為廬江太 守,有清名。丹七歲而孤,小心孝順,後母哀憐之,為鬻 衣裝,買產業。後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乃慨然歎 曰:『丹不乘使者車,終不出關。既至京師,為都講,諸儒 咸敬重之。大司馬嚴光請丹,辭病不就。王莽又徵之, 遂與諸生逃於北地。更始二年,三公舉丹賢能,徵為』」 諫議大夫,持節使歸南陽,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 二年,果乘高車出關,如其志焉。

《寰宇記》:「鬼門關在北流縣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漢 馬援討林邑蠻,於此立碑。」

《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二年「十一月壬辰,日南至,初閉 關梁。」

《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不敢 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帝感其言,乃徵超還。 玉門關,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里。 關在敦煌縣西北。

《通典》:「魏正始元年,弘農太守孟康上言,移函谷關,更 號大崤關,又為金關。」

《十六國春秋·蜀錄》:晉惠帝元康中,關西頻年大饑,百 姓流移。李特隨流民入巴蜀。既至劍閣,箕踞太息,顧 盼險阻,曰:「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 耶?」同移者咸歎異之。

《文中子王道篇》:「子登雲中之城,望龍門之關,曰:『壯哉! 山河之固』!賈瓊曰:『既壯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以道』。」 《唐書·太宗本紀》:「太宗即位,廢潼關以東瀕河諸闕。」 《武后本紀》:「長安三年十二月,天下置關三十。」

《薛仁貴傳》:仁貴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 姓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 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 壯士長歌入漢關。」

《唐會要》:大中六年,詔隴州薛逵移築故關。三月,奏移 要會之中,臨水挾山,當川限谷,危牆深塹,克揚營壘 之勢,乞改為定戎關。正月二十七日起,三月十七日 畢。畫工圖進,上云「得其要害。」

《汜水縣志》:縣舊關題曰「虎牢。」大中祥符四年三月戊 戌,真宗西巡,至虎牢關,改行慶關。慶曆四年五月己 丑,省汜水縣為行慶關,隸河南府。

《宋史仁宗本紀》:「康定元年二月丁亥,詔潼關設備。 慶曆元年八月乙未,毁潼關新置樓櫓。」 《東軒筆錄》:「狄青之征儂智高也,自過桂林,即以辨色。 時先鋒行,先鋒既行,青乃出帳受衙罷,命諸將坐,飲 酒一巵小餐,然後中軍行,率以為常。及頓軍崑崙關 下,翊日將度關。辰起,諸將立甚久,而青尚未坐,殆至 日高。親吏疑之」,遽入帳周視,則不知青所在。諸將方 相顧驚怛,俄有軍候至曰:「宣徽傳語,諸官請過關喫 食。」方知青已微服度關矣。

《金史李英傳》:英,貞祐初遷監察御史,右副元帥朮虎 高琪辟為經歷官,乃上書高琪曰:「中都之有居庸,猶 秦之崤、函,蜀之劍門也。邇者撤居庸兵,我勢遂去。今 土豪守之,朝廷當遣官節制,失此不圖,忠義之士將 轉為他矣。」又曰:「可鎮撫宣德、德興餘民,使之從戎。所 在自有宿藏,足以取給。是國家不費斗糧尺帛,坐收 所失之關隘也。居庸咫尺都之北門而不能衛護,英 實恥之。」高琪奏其書,即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充宣差 都提控,居庸等關隘悉隸焉。

《清政錄》:楊繼宗巡撫順天,撫臨黑水灣、石門寨、黃土 嶺等處關塞皆塊石乾砌,或道路茅塞,或倒塌汙穢, 或用鎗架作營門,仰而歎曰:「如保障何?」即命各將加 倍修砌,簡卒守瞭,一時關塞壯麗,士馬精強。

《名臣應諡錄》:「正德丁丑秋七月,上微行欲度居庸關, 幸上谷雲中。御史張欽極言諫阻,疏凡三上。至八月 朔,忽報駕至昌平,即欲過關。是日,欽令分守指揮孫 璽閉關南門,太監李嵩欲赴昌平候駕,欽止之曰:『今 日之事,有死而已,可擅離職守乎?俄千戶閻岳至南 門傳旨,欽捧璽書并監察御史印至門固守,收其扃』」 鑰,手自持之。誓曰:「有奪門者,御史當手刃之。」岳不得 入。還報,上壯其節。回鑾,獵昌平而還。

《名山藏》臣林記、翁萬達代翟鵬為總督,分「邊關為內 外二險,當秋防,併內外關為一關,關游徼卒給以硃 油筒。離次者傾硃油其處,以此為識,猝難洗刮,皆面 縛請決治,而卒無敢離次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