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3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頂至今白山。下有洞名「寒崖」 ,奧邃中多異草奇木。西曰虎峪,幢,幢水出焉。

「軍都山」 在昌平州西北二十里,漢盧植隱此,講學授徒。昭烈微時,曾執弟子禮。

「疊翠山」 ,即居庸關。

積粟山在昌平州西北十五里,相傳元時積粟處。

神嶺山,在昌平州南三十五里,高百丈,有白石,下有龍潭。

幽都山在昌平州西北,即古幽州,從山名也。龍泉山在昌平州東南五里,山頂有都龍王祠,山半一洞,嘗有人附石而下,初狹漸廣,行里許,水聲砰𥔀不敢前。洞北麓有潭,深不可測,潭東有泉,出亂石間,清湛可濯,為州人遊觀佳境。「銀山」 ,在昌平州天壽山東北六十里,曰銀山,山光也,或曰礦焉,近明陵,故禁樵採。泉流葉間,最高曰「中峰」 ,懸索升之三四里,上石欄,供石佛,唐鄧隱峰禪師修於此。峰下石巖,隱峰晏坐處。巖上石如臺,隱峰說法臺也。嶺邊一松,曲如椸枷,隱峰挂衣樹也。隱峰有妹,與俱出家。隱峰參馬祖得悟。因遊五臺,路出淮西,屬官軍討吳元濟,鋒方交,隱峰擲錫空中,飛身而過,兩軍齊見而譁。後入金剛窟,將示寂,問眾曰:「諸方遷化,坐去臥去,有立化也無?」 曰:「有。」 「有倒立也無?」 曰:「無也。」 師乃倒立而化,衣亦倒豎。舁就茶毘,不少動。其妹咄曰:「兄生不循法律,死更惑人。」 推之而仆。中峰下有寺,金天會三年建,曰大延聖寺。殿三重墀,皆僧瘞骨。塔自佛覺禪師下凡七。明正統十二年,太監吳亮重修,請賜名曰「法華。」 二碑皆吳亮自撰并書。其一碑曰「感恩感」 ,英宗丁卯三月三日幸寺,賜僧金幣也。又金大定六年碑刻《隱峰銀山十詠》。又弘治十年碑,翰林學士汪諧《淨業堂記》,今斷寺西上半里松棚庵。北上一里鐵壁寺塔曰延聖塔,弘治四年建塔前。弘治八年釋行倫碑記稱法華寺領七十二庵,今止二十五爾。出山北四十里井兒峪庵峪中一山,蹙其額,終歲不承日光。又一里玉峰山,山石盡白,樹盡蘋婆。林中大萬聖寺,土人呼張開寺,像設皆石,今露而坐立也。殿前一大松,僧云備五種葉、二種耳。側掌柏也,鍼松也。入山之道二:從白泛嶺入者,壁奇,松柏奇。從三思嶺入者,路平,木石亦平。

大駝山在昌平州東四十五里,山厓斗絕,山頂平漫,有洞數十如屋,洞有水可汲。

橋山詳水經注

翠屏山在昌平州西,山色蒼翠如屏,故名。「雪山」 ,在昌平州西八里,有狄梁公祠。

石門山在昌平南二十五里,明英宗陵在此。「回駝山」 在昌平州西北二十八里,起霧而香。「寶山」 在昌平州西北二十七里,明憲宗陵在此。

香山在昌平州西北。順治六年冬,遣工部官自居庸關東南煙洞溝,北至陳友諒口一帶山,賜名「香山。」 每歲五月,採香料於此。

蓮華山在昌平州西北三十五里,明武宗陵在此。

大峪山在昌平州西北十五里,明穆宗陵在此。

「小峪山」 在昌平州西北十八里,明神宗陵在此。

「雙鎖山」 在昌平州東北二十里,明熹宗陵在此。

「銀泉山」 ,在明陵大紅門西,神宗恭恪皇貴妃葬此。

「錦屏山」 在昌平州西山口內,明愍帝陵在此。「五鳳山」 ,在昌平州,明萬貴妃葬此。

橫嶺在昌平州西八十里,懷來孔道。

神嶺,在昌平州西南三十里,石壁刻「神嶺千峰,石鼓傳聲」 八字。

酸棗嶺在昌平州《高麗營》南。

陽翠嶺在昌平州北十八里。明世宗陵建此。黃山第一嶺,在昌平州。明仁宗陵建此。

「黃山第二嶺」 ,在昌平州。明光宗陵建此。

玻璃峰

步虛峰

五雲峰

玉女峰

《金華峰》以上俱在昌平州德勝口內。

「寒巖」 在昌平州灌石村西。

岣岣巖,在昌平州西北德勝口內。《景物略》曰:「昭陵之北曰岣岣巖,旋旋蟠蟠,望若梯磴石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