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十九卷目錄

  順天府部紀事七

職方典第三十九卷

順天府部紀事七

《霸州志》:「隆慶元年大水。」

《文安縣志》:「隆慶元年秋,大水。」

《保定縣志》:「隆慶元年,大水。」

《香河縣志》:「隆慶元年及三、四五年,大水淹沒民田廬 舍,漂蕩殆盡,民多逃竄。」

《東安縣志》:「隆慶元年五月,馬頭村人日出時,望西三 五里,見地有流水,勢茫茫白色,近看則無,後衝為河。 五月春大旱,自六月初一日大雨,至九月終方止,兼 渾河氾溢,平地水深二尺餘,漂沒廬舍田苗殆盡,大 饑,有司賑濟。又十一月內無雲,天上有聲,自東南往 西北震,房屋皆動。」

《大城縣志》:「隆慶元年六月,大水,饑。」

《霸州志》:「二年地震。」

《保定縣志》:「二年地震。」

《玉田縣志》:「隆慶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辰時,地震有聲, 四月復震。」

《密雲縣志》:「隆慶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地震有聲,自乾 至巽。」

《豐潤縣志》:「二年三月地震,四月復震。十月初三晝星 隕,有光如練燭地。六月飛蝗蔽空,分越他境。閏六月 有龍自口外伐木,山水異常,近河鄉村人畜田禾房 屋漂溺大半。」

《三河縣志》:「三年,螻蛄食苗盡。」

《遵化舊志》:「三年六月,邊關旂桿火出,自焚。」

《密雲縣志》:「三年十一月一日卯時,地震有聲,自乾至 巽。」

《文安縣志》:「三年夏,蝗,秋水。」

《大城縣志》:「三年夏,蝗,秋水。」

《保定縣志》:「三年夏,蝗,秋水。」

《霸州志》:「三年夏,蝗,秋,大水。」

《玉田縣志》:「四年正月初八日下五色雲見,自未至申 方散。」

五年,大水。

《保定縣志》:「五年,隄決陸地舟楫。」

《香河縣志》:「隆慶六年正月朔,日食,朢月食。夏大旱,煙 氣蔽野,月色如血。七月水傷。」

《經世挈要》:隆慶六年,譚綸「請於薊、昌十路練兵三萬, 列為三大營,以遵化、永平遊兵合巡撫標兵為遵化 營,以建昌遊兵合鎮守標兵為三屯營,以振武、石匣 二營各總督標兵為密雲營,春秋兩防,合屯要地。永 平有警,則遵化一營禦之,三屯出二哨應之,密雲出 一哨應之;薊州有警,則三屯一營禦之,遵化出二哨」 應之,密雲出一哨應之。密雲有警,則密雲一營禦之, 三屯出二哨應之,遵化出一哨應之。兵皆據牆為戰, 以止寇不入為上功。

《水部備考》:「隆慶六年,薊遼總督侍郎劉應節、順天巡 撫都御史楊兆議,於鞏華城外安濟橋起,至通州渡 口止,疏通一河,長可一百四十五里,以運諸陵官軍 餉,發軍卒三千人治之。」

《良鄉縣志》:「良鄉土城,舊高二丈,隆慶中,知縣事貴陽 安上達增築之,高三丈二尺,東南北有甕城,而西門 獨缺。垂二十年,濟陽王道定來知縣事,遂完之。」 《永清縣志》:「隆慶六年秋,水至城牆,民登樹相避,墮入 水不可勝計,禾稼漂沒殆盡。」

《通州志》:「隆慶六年,通漷大旱。秋七月,運河水溢,害稼。 冬,民饑。」

《神宗實錄》,「萬曆元年二月,命昌平兵備僉事張廷弼 疏濬鞏華城外河,聽民徙鞏華城居住,即以輸官地 價建修城隍廟。」

《邊庭碩畫》。「萬曆元年,侍郎汪道昆閱視薊鎮,條奏善 後事宜,以三屯營總兵所治,惟近設守備一員,原無 軍衛總兵,標下各營支領文移,率出境借用遵化各 衛印信,恐增減稽程。且本營駐劄各兵,並非土著,兩 防各發汛地,新舊二城俱空,不可無備。查忠義中衛 設在遵化,該衛三百戶所屯地則在三屯營,營由此 得名。遵化城附衛一所,不為不足,請以《忠義》中衛移 置三屯營,就於三屯營城內空地蓋造衙門廨舍居 之。」

《穀城山房筆麈》:「萬曆甲戌,有詔發帑金為橋涿之胡 良渡,大司空朱公衡力爭,又建玉女祠於涿,以內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