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宗實錄》:「幡竿寺本永樂年建,日給光祿粟米三石。 後府屬衛月辦柴薪萬二千五百觔,煮飯施貧民。」 《世宗實錄》:嘉靖元年正月,四川道監察御史鄭本公 請出錢賑濟京師凍餓窮民。戶部議,「朝廷舊設養濟 院,窮民各有記籍,無籍者收養蠟燭幡竿。二寺布衣 薪米廚料,約歲費萬金,所存活甚眾。今院籍混淆,或 以丁壯竄名,或以空名支費。二寺復設內官校尉,乾 沒罔利,民無所依,弊端坐此。請委官查記籍,革虛冒。 其二寺添設內官校尉,盡行罷減,惟遣光祿寺及宛、 大二縣官以時更理其事。合用柴斤,令於臺基廠關 支。五城兵馬,日拊視道路窮民,使就食二寺」命如議 行。

《明一統志》:「崇真萬壽宮在府南蓬萊坊,元至元中建, 翰林學士王構為記。真人張留孫、吳全節相繼居此, 俗名天師菴。」

《元史英宗紀》:「延祐七年七月,命元教宗師張留孫修 醮事於崇真宮。」

《吳文正公集》:世祖混同海宇,而神德真君張公入覲, 上悅,即兩都皆建崇真宮居之,號公「天師。」

《日下舊聞》按元有二崇真宮,在上都,易之詩所云「珠 宮灤水上」是也。一在大都,今之天師菴。

五城坊巷《衚衕集》仁壽坊八鋪。有府軍後衛、金吾右 衛、隆福寺、仰山寺。

《實錄》:「景泰三年六月,命建大隆福寺,役夫萬人,以太 監尚義、陳祥、陳謹、工部左侍郎趙榮董之。閏九月添 造僧房,四年三月工成。」

《國朝典彙》:景泰五年四月,新建隆福寺成,車駕擇日 臨幸,有司已夙駕除道。太學生濟寧楊浩上疏:「陛下 即位之初,首幸太學,海內之士,聞風快睹。今又棄儒 術而崇佛,豈可垂範後世耶?」儀制郎中章綸亦言:「以 萬乘之君,臨非聖之地,史官書之,傳之萬世,實累聖 德。」上覽疏,即日罷行。時又有太學生西安姚顯疏言: 「王振竭民生膏血,修大興隆寺,車駕不時臨幸。請自 今凡內臣修蓋寺院,悉行拆毀,以備倉廒之用。」時不 能用,自正統至天順,京城內外建寺二百餘區,大臣 諫官不言,而二生言之,一時名震中外。

《野獲編》:「大隆福寺為景帝所建,至撤英宗南內木石 助之。未幾,又從山西巡撫都御史朱鑑言,風水當有 所避忌,乃命閉正門不開,禁鐘鼓聲。又拆寺門牌坊, 所謂第一叢林者,而無救於禍難。」成化間,又以妖僧 繼曉建護國大永昌寺,致勞憲宗親幸。不逾時,曉誅 寺毀,二寺皆偪。近禁籞。隆福今尚存,而永昌無寸椽 「片瓦矣。」

《菽園雜記》:「京師鉅剎大興隆大隆福二寺,為朝廷香 火院,餘皆中官所建。」

《稗史彙編》:「北京正陽門無敢出喪,餘皆不禁。大明門 雖空棺亦不許過,各門空棺不許舁入。」

《震澤長語》:「唐宋禁中亦許乘馬。今制,自兩長安門東 西華門外,過者皆下馬,雖相臣亦然。」

《春風堂隨筆》:「今世官司,各有俚語,以寓譏評。如在京 兵部四司曰武選,武選多恩多怨;職方職方最窮最 忙;車駕,車駕不上不下武庫,武庫又閒又富。」

《萬姓統譜》:「劉麟為工部尚書,奏建節慎庫,與臺臣同 典出納,自是財無濫用。」

《春明夢餘錄》:「嘉靖八年二月,工部尚書劉麟上言:『本 部立衙門之時,原有大庫一座,規制頗閎。在本部之 後,有堂二重,并大牆限隔,別無中正,大路前通。臣等 相度,本庫之北,循鑾駕庫外牆而行,正與東朝房一 間相對,查係兵馬司官住,其房年久損漏,可以改為 門道,庫官庫吏亦不必增添。本部所屬皮作局,其務 甚簡,可以改為庫官。架閣庫吏并匠科典吏,俱可改 為庫吏。庫門責委虞衡司掌管。其未盡事宜,臣等臨 事損益』。」具奏。得旨允行。麟又上言:「庫藏既立,當揭額 定名,以垂久遠。本庫所貯,本以奉國之公,似當名曰 『奉公之庫。若求設庫本意,不宜濫興工作。以節為本, 不宜橫取悖出。以慎為尚,名曰『節慎』』」,意義亦通。疏上 「定庫,名曰節慎。」

《瀛洲道古錄》:孫氏《春明夢餘錄》謂「翰林院本元之鴻 臚署。」焦氏《玉堂叢語》載:「宣德七年,以故鴻臚寺為翰 林院。」考《元史·百官志》,止有侍儀使,無鴻臚所。云「故鴻 臚寺當是永樂年間所建爾。」

《西神脞》說,建置官署,必立土穀祠,翰林院所祀,則昌 黎伯韓子也。古稱鄉先生歿而祭於社。夫以土穀名 祠,亦祭社之義,宜以鄉先生主之。京師燕地,竊為祀 昌黎伯,不若易以常山太傅嬰也。

《儼山集》:第三廳,史官廳也。又曰「槐廳」,即今翰林院正 廳之西偏,史官所居是也。

吏部職掌:「永樂二年,始選進士楊相等為庶吉士,就 文淵閣進學。宣德九年,命於翰林院讀書。以後或間 科一選,或連科屢選,或數科不選,或合三科同選,或 重閱殿試卷取選,或限年三十五以下,或不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