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闌村,登三大士閣,一松高十丈餘,歷磴而上,三里許,

翠峰壁立。又二里,扳躋叢木中,再上,見籬徑石垣,乃 妙菴也,中設大士像。」

《長安可游記》:「自妙菴從嶺西折,路甚狹。數里上千佛 山,一名黑風山。又數里為觀音山。再上為大悲厓,旁 有仙人橋、菩提樹,樹已遭伐矣。又上為望海石,嶔崟 巉峭,踰嶺凡七,見有石壁峭立,為鶴子山,路更險仄, 達千佛巖,怪石攢簇,多似人形。坐視觀音山,如在懷 抱間。」

帝京景物,略度閻王鼻,行百花中,一里,登菩薩頂,是 百花山頂也。下菩薩頂,又入百花中。東龍王頹廟,北 大士殿,下千佛巖,花被逕八里多于前。過白水菴,行 泉聲。二里一松標瑞雲寺,寺即五代時李克用建亭 故處,俗曰百家寺也。寺有摩訶祖師法身,有摩訶煮 石鐺,宣宗曾取視,賜以龍袱歸寺。有摩訶摔龍石,龍 逸,祖師追摔之,今龍迹宛在石也。 《長安可游記》。下坡之半,山花較初登為多。折而西為 龍王廟,廟已圮,惟殿僅存五龍王分列,中供龍母。北 折為大士殿。下厓取道瑞雲寺,約八里至白水菴,山 名菩薩巖。又行里許,有巨石當路,界於澗中。遠見一 松映對,即瑞雲寺也,俗呼「百家寺。」入禮摩訶祖師,山 僧出《摩訶鍋相》示,黑潤如古銅鐺。僧言:「曾三入大內 供養。」出寺,度小橋,下菩薩厓,二里為曹村,又數里至 史家營,煮沙之人皆聚於此。

《燕山叢錄》:「宛平縣史家營太山有石如臼,相傳昔有 仙人居此臼中,每日產米,隨寺眾多少,取給不乏。後 有僧厭其險峻,鑿石穴通之,穴成而米絕。」

《淥水亭雜識》:「駕到口」,在西山。其曰「駕到,不知何年事。」 《辛齋詩話》:西山巖麓,無處非寺,游人登覽,類不過十 之二三爾。王子衡詩:「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內 臣作。」何仲默詩:「先朝四百寺,秋日遍題名。」鄭繼之詩: 「西山五百寺,多傍北邙岑。」其後增建益多,難以更僕 數矣。

《金史章宗紀》:大定二十九年六月,「作盧溝石橋。明昌 三年三月癸未,盧溝石橋成。」

《淥水亭雜識》:「齋堂村在西山之北百餘里,產畫眉石 處也。」元豫章、熊皆有詩送之。原功詩云:「先生去隱齋 堂村,境趣佳處如桃源。西出都門二百里,山之盩厔 水浩亹。一重一掩一聚落,一溪十渡深而渾。羊腸險 逕掛山腹,蜂房小屋粘雲根。立當阨塞若關隘,視入 衍沃同川原。市朝甚邇俗塵遠,土產雖少人煙繁。鉏」 畬𢓃陸宜菽麥,樹柵作圈收雞豚。園蔬地美夏不燥, 煤炭價賤冬常溫。前年熊郎入賣藥,施貧者藥人感 恩。熊君攜笈今就子,繞舍木葉書繽繙。崇真真人又 繼往,況是偓佺之子孫。紫簫夜吹遼鶴至,林響谷應 松風喧。登高東望直沽口,海日湧出黃金盆應憐 「倩戀象闕,坐羨龐公歸鹿門。」仲舉詩云:「燕垂趙際中 有村,正在西湖之上源。源頭落花每流出,亦有浴鳧 時在亹。隱君葺茅據幽勝,髣髴小莊如陸渾。環之蒼 松數十樹,拔出太古虛無根。攢峰疊壁何盤盤,地多 磽磝少平原。先生生計雖苦薄,最喜靜無人事繁。黃 精草肥朮苗脆,疆場有瓜牢有豚。吟詩作畫百不理, 一家笑語常春溫。功名祗遣世塗累,飽煖已荷皇天 恩。近聞京志將脫槁,貫穿百氏手自繙。朱黃堆案墨 滿硯,抄寫況有能書孫。雲晴輒尋羽客去,穀熟方來 山鳥喧。土床炕煖石窯炭,黍酒香注田家盆。要知精 舍白鹿洞,不待公車金馬門。」元之《大一統志》卷帙繁 富,攷證亦綦詳矣。而自得復撰《燕京志》,仲舉謂其「貫 穿百氏,必有出於《大一統志》之表」者,惜乎其書之不 傳也。

《芹城小志》:「永陵享年既久,妃嬪獨多,妃三十人,惟榮 安閻貴妃、端和王貴妃、馬貞妃、楊榮妃,葬昌平之嶴 兒峪。其餘葬西山紅石口者,包宜妃、陳靜妃、何睦妃、 王麗妃、王莊妃、褚安妃、張常妃、彭安妃、高正妃、耿平 妃、吳定妃、李順妃、王懷妃、張安妃、于宜妃、宋宜妃、諸 靜妃、張和妃、杜莊妃、王康妃、趙懿妃、陳雍妃、文恭妃」, 葬峰峪口者,張德妃、王徽妃、沈安妃、嬪二十八人。葬 紅石口者,王懷嬪、黃御嬪、趙婉嬪、馬常嬪、楊常嬪。有 二《劉常嬪》。有二《張常嬪》:有二劉康嬪、傅常嬪、張昭嬪、 武常嬪、郭寧嬪、田靜嬪、高安嬪、孟安嬪、宋麗嬪、任和 嬪、王常嬪,葬峰峪口者,王莊嬪、韋惠嬪、陳常嬪、王宜 嬪、張淑嬪、姜肅嬪、王裕嬪,而自后以下,以罪廢死者 不與焉。

《西山紀遊》:「萬壽寺在馬鞍山山後,一峰遙聳如紫駝 峰,是為極樂峰。遼時祖師法均說戒於寺,加壇焉。崇 階三墄以百,廣甚,容受戒者無算。遺缽是藏,塔於壇 下。塔傾,得舍利的礫如雨,緇徒什襲,乃得諦觀。寺又 多松,率數百年物,出寺門不判。里偃松一株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