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十一卷目錄

 順天府部雜錄十二

職方典第五十一卷

順天府部雜錄十二此卷自順義而密雲懷柔及涿州房山

《太平寰宇記》:「順州,秦為上谷縣地。」

《日下舊聞》縣,舊《志》云:「漢為土垠縣,東二十里為狐奴 縣,西三十里為軍都縣。」今按:漢土垠屬右北平郡,在 今豐潤境內,而縣則漢漁陽郡狐奴地也。

又按《明一統志》,順州之名始于隋。然考之《隋書》,粟永、 靺鞨、渠、長度、地稽、內附,止云居之柳城而已。《寰宇記》 云:「大業八年,為置遼西郡以統之。」亦未有隋置順州 之文也。唐貞觀四年,平突厥,乃以其部落置順、祐、化、 長四州都督府于幽、靈之境,其時順州僑治營州南 之五柳戍,其後又僑治于幽州城中。《寰宇記》:順州四 「至八到與范陽同,東北至幽州一百二十里。」則順州 乃在幽州之南,與今之順義初不相蒙矣。至于開元 中,徙燕州于桃谷山,雖今縣地,然仍曰燕州。繼為朱 滔所滅,因廢而為幽都縣。終唐之世,亦未嘗以順州 稱也。直至梁乾化三年,晉周德威拔燕順州地,以順 州名見此。《五代史·職方考》:「後唐一百」二十三州,順州 始在共列,此紀地志者所當考也。

又按《唐書》,「羈縻州,一曰順州順義郡,一曰歸順州歸 化郡,一以處突厥,一以處契丹。」《寰宇記》:「歸順州南至 幽州八十里,北至檀州七十五里,東至薊州二百一 十五里,西至媯州二百里。」今之順義,疑本歸順州歸 化郡,而非順州順義郡也。

梁《宜順州公廨記》:「前代州治為小城,方二里許,四隅 角樓遺跡尚存。至元二年,節度使劉瑜建大廳併長 廊。二十八年,知州大興王居政于廳左右搆捕盜所 吏目幕次,復搆架閣庫、祗候直舍。大德七年,知州鉅 野段廷珪作後廨,并東西房。皇慶初,知州大興梁彥 義起儀門,高三丈餘。翰林學士清河元明善為之記。」 其驛館,至元十八年州倅李讓創焉。

順義學在縣治西。洪武八年重建。

營州左屯衛在縣治東。

《昌平山水記》:「衛本屬大寧,永樂元年移于此。領左、右、 中、前、後五千戶所。」

《燕山叢錄》:「順義縣有井,一日三溢,海潮則大溢,相傳 源與海通。民疏其水為渠,灌田百畝,號曰聖井。」 《昌平山水記》:「城內四達之中,有白石幢,下方上銳,每 方廣二丈,高三尺。又上重之,八角,各高二尺餘,刻獅 象海馬之形。又上為十二闌干,為千葉蓮花座。又上 漸狹漸圓,中石心一圜,刻佛像千尊。外石柱六,各盤 螭虎」四距。又上竹節小梲,可三尺餘,又上荷葉寶蓋 二尺餘。四門城樓,僅與幢基址平。遙望之,層層如雲 中麾蓋也。

《遼史百官志》:「牛欄山,遼置牛欄都統領司。」

《秋澗集》:「開元寺有唐大曆五年試太子洗馬鄭宣力 撰碑。」

《明一統志》:「締興寺在縣治西南,洪武八年建。」

《舊縣志》:「呼奴縣舊城在縣東北三十里,狐奴山西麓。」 《淥水亭雜識》:「呼奴山白雲觀有元大德八年集賢學 士宋渤碑。」

《東都事略》: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 知其名,以問劉敞,敞曰:「此所謂駮也。」為言其形狀聲 音,皆如所見,人歎其博物。

《昌平山水記》:「縣西南二十里有天柱村,三十里有葦 溝村,村東臨溫餘河渡,渡南有長城遺跡。」《遼史》:「順州 南有齊長城,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 賞花,夏納涼者也。齊長城,天保中所築。沈括曰:「幽州 東北三十里有望京館,東行少北十里,餘出古長城, 即此。」

《太平寰宇記》:「安樂故城,漢縣,廢城在今潞縣西北。」 《方輿紀要》:「通州西北安樂城,漢漁陽郡屬縣,晉屬燕 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廢入潞縣。」

《昌平山水記》:縣西三十里有燕王冢。或曰,《水經注》所 謂「濕餘河在燕王陵南者也。」

後魏安樂郡故城,在縣西北六里。延和元年,置交州。 太平真君二年,罷州置郡。領縣二:土垠、安市。北齊廢 《土垠》入安市。後周廢安市人密雲。隋開皇初,郡廢。今 為安樂莊。永樂間,撥給良牧署。唐南河縣故城,在縣 東南二十五里。軍都縣故城,在縣西二十里。

《順州公廨記》:「土垠,晉宋為易京城」,後魏廢易京為安 樂郡。今州北負郭猶名安樂村。以上俱順義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