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至將軍石關、正關水口,城下內外廠邊,及大段頭
山、小段頭山,墩空極衝。又十五里至黑水灣砦,路狹 山險,通步。又八里至黃松谷關,正關水口城下,內外 平漫,通人馬,極衝。又二十里,至峨嵋山砦,通步不通 騎。
《方輿紀要》:黃松谷關邊略,分屬密雲,而其地則逼近 平谷縣境。
《峨嵋山砦》在密雲縣東北一百一十里,其東曰「黃松 谷、將軍石。自將軍石而北十三里,曰夾城嶺,又北一 里,曰私鹽嶺,又北十六里,曰斗子谷。」自峨嵋山東至 薊州之黃崖谷,關凡五口。
《四鎮三關志》:「牆子路關砦一十一,東自魚子山,西至 大黃崖口,延袤二百三十一里。鎮鹵營下關砦。五:魚 子山砦,熊兒谷砦,南水谷關,北水谷關、灰谷口砦。」〈俱洪 武年建〉邊城一百四十五里,空心敵臺十座,牆子嶺下 關砦六:黃門口關,南谷砦,牆子嶺關,磨刀谷砦。〈俱洪武年 建〉小黃崖關。大黃崖關。〈俱永樂年建〉邊城八十六里,空心 敵臺六十九座。
三鎮邊務,總要由峨嵋山砦十五里,至魚子山,砦桃 園墩、南北順墩、大青山嶺墩、窯墩等處,平漫,通騎。又 二十里至熊兒峪正關水口,稍通人馬。其餘墩空,止 通單騎。又二十里至南水谷正關水口平漫,通騎衝。 又八里至北水谷正關水口,挂弓頂、臥狗嶺三空通 單騎衝,餘通步。十里至灰谷口,腰子石墩空通 《長安客話》:「世傳黃帝陵在漁子山,今平谷縣東北十 五里,岡阜隆然,形如大冢,即漁子山也。下有軒轅廟。」 《日下記聞》:「按《史》,舊黃帝崩,葬橋山,魏王象繆襲等撰 《皇覽》云在上郡,《地理志》謂是上郡同陽縣,《括地志》謂 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今平谷之陵,人多 疑流傳之誤。然帝既都涿鹿,則葬於此,理」亦有之,抑 《衣冠》之葬,或者非一處也?
《平谷舊志》:「香嵐寺在漁子山砦南二里,至平谷縣二 十里,金明昌三年建,俗稱獨坡谷寺。」
《方輿紀要》:「鎮鹵營在牆子嶺南三十里,有新舊兩城。 其東有漁子山堡,西北與熊兒谷相接,東入平谷縣 境。」
三鎮邊務總要由灰谷口十二里至黃門口關,正關 水口平漫通大舉,松嶺墩空,通騎。又十里,南谷砦正 關,河口平漫通大舉,防秋墩空,通騎。又八里至牆子 嶺關外通大川,寬漫,南高墩并窩鋪嶺,正關、月城河 口俱衝。又一里,磨刀谷,正關,水口通牆子嶺大川,大 小尖山墩空平漫通大舉。三十里小黃厓關,正關河 「口可通單騎二十里。大黃厓關,正關通單騎,餘通步。」 四鎮。《三關志》:「曹家路,東自小臺兒砦,西至將軍臺砦, 延袤一百三十五里,關砦二十二:小臺兒砦,石塘谷 砦,姜毛谷砦,蘇家谷砦,大水漥砦,大虫谷砦,遙橋谷 砦,惡谷砦,南谷砦,燒香谷砦,烽臺谷砦,黑谷砦,水谷 砦,漢兒嶺關,大角谷砦,倒班嶺砦,師姑谷砦,扒頭崖 砦,《梧桐安砦》,齊頭崖砦,《柏嶺安砦》,《將軍臺砦》。」〈俱洪武年建〉 邊城一百六十四里,空心敵臺五十八座。
三鎮邊務總要「由大黃崖關十里至小臺兒砦邊外, 有橫山通務。又七里至石塘谷邊外,山險通步。又七 里至姜毛谷邊外,有橫山通步。又十里至蘇家谷邊 外,亦有橫山通步。又五里至大水窪,又十五里至大 虫谷,又十五里至遙橋谷,又八里至惡谷邊外,皆霧, 靈山障之,僅通步徑。」又折為馬連谷營,再左為南谷 砦。自惡峪口至南谷五里,又五里至燒香谷,邊外有 霧靈山,通步。又十里至烽臺谷。北五里至黑谷砦,其 北至紅門川正關。河口迤南通騎。折而右十里至水 谷砦,平漫通騎衝。又十里至漢兒嶺,通川谷一道,隘 口窄,正關并西山墩空,通騎衝。又五里至大角谷,通 步。又五里至倒班嶺,通大川。水口迤西口土牆一帶 通單騎。又五里至師姑谷,外通大川,極衝。又五里至 扒頭崖,東接土牆,外通大川,山險不通騎。又三里至 梧桐安砦,又十里至齊頭崖,山,俱險。又四里至柏嶺, 安砦、廟兒嶺、墩北高墩、狗皮嶺,路通單騎,迤西墩空, 俱山險。又六里至將軍臺,山險通步。
《方輿紀要》:「曹家砦在密雲縣東北九十里,西去潮河 川六十里古北口,東第十三關口也,有城。城之西為 新營口,外三十五里為青沙嶺,又北五十四里即小 興州。又有牛心山,在曹家砦土牆邊外四十里, 黑谷關,在曹家砦東北,其北十四里曰榆樹林,東南 三十六里為鴿子塘,又南十里曰窄道兒,東北過斗 裏庫」,賊巢也。
惡谷砦在黑谷關南。嘉靖間,議者請於惡谷、紅土谷、 香罏石等處,塹崖壁以為固,其地蓋相近也。
《邊防考》:「黑谷關東南為吉家莊營,又東五十里曰大 安子嶺,又東三十里曰黃土嶺,又東北三十里曰紅 門川。」
《四鎮三關志》:「古北口路關,砦一十八,東自盧家安砦, 西抵蠶房谷砦,延袤九十五里。古北口下關,砦丸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