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頃之地,名曰玉田。」 《九州要略》:「古漁陽北有無終山,山上有燕昭王冢。」 《黃圖雜志》:「金明威將軍、同知宣徽院事、上輕車都尉、 隴西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李磐神道碑。其文『中順 大夫、同知中都路轉運使、輕車都尉、廣陵郡開國伯、 食邑七百戶高德裔撰并書。磐字仲安,玉田人,墓在 縣城東北。又城北有元同知薊州事楊德潤《墓墓碑》』」 其兄子遇所撰。

舊《志》鴉鴻橋,在縣東南四十里。

《方輿紀要》:「興州左屯衛,在玉田縣東南一百四十里, 舊在開平衛境,永樂初移建於此。」

《屯政考》:「縣有清莊塢,導河可田後湖莊,疏湖可田三 里屯,及大泉、小泉,引泉可田也。」

舊《志》:「由燕山口迤西二里折而北,又東有梨花菴。」 《方輿紀要》:「偏林在縣境。金大定二十年,以玉田縣行 宮之地偏林為御林,即此。」以上玉田界內

《長安客話》:平谷縣在盤山西,故稱盤陰。四周皆山,中 則平地,因以「平谷」名。

《縣志》:「『平谷縣舊治無城,永樂二年,營州中屯衛自塞 北徙入安置平谷縣城始建。是時草創未甃以磚,成 化丁亥,始以磚石包砌,高二丈五尺,兵部尚書淳安 商輅作記。嘉靖壬子,重修,河南按察副使邑人王鏜 作記。嘉靖癸亥,寇退,乃撤舊城而新之,增崇五尺,四 門各建以樓,東曰挹盤,西曰拱宸,南曰迎泃,北曰威 遠』。翰林院編修蒲坂張四維作記。」又商輅《平谷新城 記》云:「縣在薊州治西北八十里,西連密雲古北口,東 接山海,道經遼東,北臨極邊諸山。永樂初,置營州中 屯衛,蓋重鎮也。縣故有土城,歲久頹圯。巡撫都御史 閻本謀、諸總兵焦壽、參將劉輔疏請於朝,得允。爰命 衛指揮袁忠督軍夫增築之,周圍六」百丈,城外為塹, 沿塹植榆柳萬株。經始於成化丁亥四月,訖工於明 年二月。

舊《志》:縣治在東街,洪武初建。儒學在縣治南,建於金, 增修於元,至正間,有泃陽逸士納憐不花記。

《方輿紀要》:「營州中屯衛在縣治東,永樂二年移建於 此。」

《名勝志》:「看花臺在城南五里,逆流河之西。相傳金章 宗玩花於此,遺阜尚存。又有望馬臺,在縣東二十里, 發箭臺在縣西北二十里,皆章宗游獵處也。」

舊《志》:「臨泉寺在縣南八里,遼建,俗名高村寺。」

淨寧寺去縣八里,在西鹿角莊。金大定二十年建,俗 名「鹿角寺。」

淨嚴寺,在大新砦,遼天慶十年建。

滑鹽廢縣在縣西北。漢置,屬漁陽郡。後漢縣廢。北魏 時,有斛鹽戍。孝昌三年,安州石離穴城、斛鹽三戍兵 反應上谷賊,杜洛周自松硎赴之。石離、穴城二戍,蓋 在斛鹽戍西。

《括地志》:「滑鹽地空,五穀有鹽池之利。」

舊《志》:石佛寺在縣北十里,元至正二年建。

興隆寺在縣北二十里瑞屏山下。元大德元年建。明 弘治中重修,俗呼「蕭家院。」

慈福寺在縣東北十五里。正統九年建,邑人金純撰 「碑。」

延祥觀在縣東北二十里,北獨樂河莊,初名「元寶觀。」 至元閒,丘長春過此,觀有枯柏,捫之復榮。有南塘老 人張天度為作詩,玉谿老人隨鑄為作《記》。

龍泉寺,在盤山西,去縣三十里。元至正四年建,今稱 「暗谷寺。」

《名勝志》:「金花公主,俗傳金章宗女也。墓在縣東北三 十里馬家莊,兩山相抱,自崖口鑿石穴,施四銅環,棺 木懸空,引海子水流入於內,其深莫測,至今捕漁者 或見之。」

《興谷縣志》:「興善寺在峨嵋山營東二里,至平谷縣二 十里,唐咸通三年建。寺之東北里許,靈泉山下有泉 出焉,經流於寺,俗因稱水谷寺。」

《屯政考》:「縣有水峪寺、龍家務莊,舊為耕老處。」按此疑即上所

云水谷寺

《長安客話》:「世傳黃帝陵在漁子山,今平谷縣東北十 五里,岡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漁子山也,其下有軒轅 廟。」以上俱平谷界內

遵化舊《志》:「縣舊係土城。洪武十一年,指揮周寶拓城 西外地,甃以磚。萬曆九年,總兵戚繼光撤而更築之。 內外以甓,周一千三百五十一丈,計六里。基廣三十 尺,高四尋有半,堞一千三百四十一。為門四,東鎮海, 南時薰,西戴京,北清漠,門樓四。東門之北,建簪纓樓。」 舊《志》:「縣治在城之東北隅,洪武初,主簿徐成建。萬曆」 四年,知縣事宋仕擴之。儒學在縣治西南。金正隆三 年刱立。元大德元年縣尹盧珪修。 《方輿紀要》:「遵化衛在縣治南,洪武十年建。東勝右衛 在遵化衛西,永樂初移建於此。忠義中衛在縣治之 東南,永樂初建。寬河守禦千戶所在縣治南,建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