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東二十里,有鹽場,但《縣志》是「蒲河」 ,與《府志》「蒲泊」 異。
沙河 按《昌黎縣志》,「在縣東南十里。」
溫泉 自城西平地突出,夏冬不變。按《昌黎縣志》:「在縣西一里,隆冬不冰,知縣楊于陞鑿有蓮花池。」 又城西南亦有蓮花池。
潮期 凡日,旬上中下:一寅申,二卯酉,三辰戌,四己亥,五子午,六丑未。七如一,八如二,九如三,十如四。以期至乃縣之。贊水所具山海,至灤可知矣。
淨影池 見前「孤山」 下。按《昌黎縣志》,在孤山上。
《府志》在冠帶頂
洗心泉 在黑鶯峪,飛千尺,冬夏不竭。按《昌黎縣志》:「兩山壁立,一名峭壁。」 餘同《府志》
龍潭 在洗心泉稍下,鑿石為磴,凡百一級。隆慶三年,為龍所毀,僅存其半以達於洞。洞在絕壁,高可丈,深三丈許。潭寬丈許,兩壁石立,深丈許,有龍頭噴水。外券門瀑布飛空如練,四時出雲,旱禱有應。按《昌黎縣志》:「在仙臺山畔。潭在洞中,水自石壁流出,清冷徹底。」 又云:「石梯子達龍潭,約有二百級,一名雲梯」 ,恐即指此。
瀑布泉 在仙臺山畔。飛流急湍。
灤州
橫山 在州北四里。其半有寺,前有石井,旦則煙霧出焉。首蟠於河,巨石峙湍之折為砥,後乃鑿崖取徑達盧龍。按《通志》:「在州西四里。」
榆山 ,在橫山後,宛如重屏,出諸山上。
紫金山 在榆山前二里,以產赤石脂名,亦名「文筆山。」 削峰危壁,背橫面巖,襟灤帶沂,一方奇觀也。上有玉皇閣、藥王廟。東為偏涼汀,舊漕運泊舟處。懸崖有徑,正德間所鑿。上有寺有樓,為郡人高尚書別墅。下有關,陡瞰灤江,為此郊保障。前有深潭,魚鱉攸聚。西北為抱花崖,東北為郭家莊,後坐橫山營,社,臨灤滸,絕壁有洞如庭,崖孔若月,自石龕左折半里,轉龕右而出,冬煖夏涼。有石門,名佛洞山。舊《志》更名空瓏山。按《通志》,在州北五里。
巖山 在州南五里。若屏障,狀如蹲虎,曳尾昂頭,亦如天馬。或曰「虎頭垂,獅頭昂」 ,此山葢如獅云。其東絕壁百仞,有洞凡十有八,大小深淺,有可入,有不可入。上三洞最大而深,在絕壁,非梯雲步空不能入。下有金大定間石橋,一郡水口也,其石多紅。
杜家山 在巖山西二里。
馬鞍山 ,去杜家山三里。
「許家山 」 與馬鞍山近。
《張目山 》與《許家山》近。
胡家山 在張目山西南七里。
「柴家山 」 「與胡家山近。」
《林家山 》「與《柴家山》近。」
芹菜山 與林家山近,遼進士馮唐卿於山前臨塘,結盧種芹自給,故名。又南二里,山下蓮池十畝,大沂河源出焉。按《一統志》:「在灤州西一十五里。」
法寶山 ,去芹菜山三里。
媳婦山 ,與法寶山近。唐時有婦李氏,隨姑拾柴於此,遇雨雹,以身翼姑而死,因名焉。
《磨笄山 》與「《媳婦山》近。」
小擺頭山 與磨笄山近。
披甲山 「去小擺頭山三里許。」
宋家山 在嶺頭坨西南。其家三世皆出牛種,濟鄰里貧者。
雙山 在州西十五里。其下小沂,入於大沂。拐頭山 在雙山北。正德中,駕幸其巔。下為小龍,南為五子洞,一名「墓子」 ,有四壟五峰,其巔有石塚,龍溪源出而伏復出,昔人投糠,驗之良然。饅頭山 與拐頭山近。
佛住山 :在雙山西北七里。
賈家山 在佛住山西八里。
「劉家山 」 「與賈家山近。」
土山 在劉家山南十里。
洞山 在土山西五里,深黝莫測,大雨迅驟,能容數里湍,名曰吞流山、受虛洞。或言洞與道平,長數十里,直抵遷安者,妄也。按《通志》:在山海衛城北十里,孤峰峭拔,樵徑紆引。
尖山 在洞山北五里
巍峰山 :在尖山西七里。如展屏,有寺。
毛家山 與巍峰山近,二峰對峙。
萬石山 在毛家山南十里,多靈跡,其南麓有鮮卑元帥墓。按《通志》:在州西三十里。
亭子山 ,去萬石山十五里,石可碾礱碓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