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8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束鹿縣

甎橋 在文廟前草橋 ,其下乃滹沱故道,河徙瀦水一灣,極溯洄之致。居人於兩岸多植槐柳,隨勢之高下築屋。每月朢登橋,四顧水光月色,一片空明,如置身冰壺玉洞中。為新城八景之一。

無閡橋 ,在縣西賢丘村南,滹沱河經其下。雙鳳橋 ,在縣南。

慈航橋 在西街

石橋 在謝家街南

木橋三座 一在東門外,一在南門外,一在西門外。

太和橋 在城南智丘堡西門。

免涉橋 在城南智丘堡北門。

廣濟橋 在城西木丘堡東門。

安州

安濟橋 在州北郭。金大定中建,後重修。東作橋 、西成橋 、南畝橋 、北澤橋 。在城四壕。明嘉靖初知州樊鵬建。萬曆中曹育賢、馬鳴穀重修。

牙家港橋 在州西北三里,路通安肅,舊無橋,浮舟以濟。明嘉靖初,知州樊鵬創建。萬曆丁未,大水,橋圯。己酉秋,僧仁寬募緣重修。

西安橋 在州西十里,路通保定。成化中建。嘉靖乙未,知州張寅重修。

袁家橋 在州西南十三里老河頭村。

新橋 在州西南十三里老河村,接清苑境。大石橋 ,在州南二十里,北青沱,路通高陽。小石橋 ,在大石橋北八里,金貞祐元年建。板橋 ,在州西南五十里,路通保定,今廢。土橋 ,在州一十二里向陽渡口,今廢。用舟渡。長溝河橋 ,在州東北十二里,路通新安、高陽縣。

草橋關 在縣三叉口。周世宗收復三關,握重兵控扼燕、薊,以雄縣為瓦橋關,灞州為益津關,高陽為草橋關。

弘濟橋 在城南三里許圈頭村,跨馬家河。初名馬家橋,景泰中移建於舊橋西一里許,更名「通濟。」 嘉靖七年重修,二十八年移建於稍西,易今名。萬曆戊寅重修,歲久盡圮。三十三年仍其地創修。

皇清康熙六年,邑人齊洪勳重修。

南北二橋 :在馬家河東北,通任丘、雄縣。道岔橋 ,在城東南三十里田村。

劉青橋 在縣東二十里坎尾,通安州。

周家橋 在城東北百尺村,通雄縣。

宋家橋 在城西二十里宋家村,通清苑縣。「爪溝橋 」 ,在城西劉果莊。崇禎二年建,重修多次,今河遷盡廢。

東渡橋 在布裡村,東南兩郡咽喉。崇禎三年建。

新安縣

雲衢橋 在通秀門外

通濟橋 跨東關長流河,為馬家砦、段村一帶經由之路,北達燕京。

廣祐橋 即閻家灣橋也,跨渥易河,與東關橋相距三里,通南鄉一帶路。創始皆木柱,宦寺劉壽易之石。

馬家砦橋二 跨渥支流,一在砦之北,一在砦之東,三官廟後。

馬鋪便民橋 跨南四河之水,土民所經行也。三臺石橋 跨雹河之水。正德間,義民張鑒建,後圯其鄉。樂峰散人劉待徵同耆民吳景川等,募貲鳩工重修。邑人劉參政兌《碑記》。

三臺義濟橋 跨蘆草灣之水,為安肅、清苑、安州通由路。邑人劉參政兌建。

長流橋 在縣西南五里。灣、濡、滱、徐、曹、雹、平合流諸水,俗呼為「大橋」 ,以西關頭有小橋也。州民於大橋南又修一橋,架木六空,名曰「長溝橋。」 夫長流、長溝,一水也,橋分為二,今俱廢。

張建家橋 在三臺西

永濟橋 在三臺南,跨雹河下流。單崇建,邑人。同知李夢龍有《記》。

土橋 在三臺南,俱土著民建。

王家橋 跨雹河下流

《東關重河》板橋 王進川建。

東關三官廟後橋 舊狹窄,肩輿俱由城內,不便盤詰。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縣陳對揚捐募增修《闊大行者》。

「不病」 而門禁得嚴,闔邑稱善。

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