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9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愚馬庭荊重修,而穿堂則庭荊創也。三十五年,堂垣圮於水,錢春大修之,而床簾器具俱官為置頓。則自三十二年始。而里甲甦矣。

太僕寺 成化中建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福泉寺

預備倉四 按《縣志》:在縣治東南霑化門內之東偏。中建廳事,列天、地、元、黃等十二字廒各三間,洪武十四年立。正統中王弼、成化中張昭、嘉靖中張經綸重修。

兵備道行署 按《縣志》:「舊為太僕寺署,亦名曰南察院,在南街之東,規制視察院。萬曆三十五年,雨盡傾,則錢春遍修之。其創則成化十九年陳忠也。後則宋守約、蘇丞鑑、賀銳、种雲龍、馬侖重修。」 以下俱《縣志》。

道錄司 在縣治東南。城隍廟。

豐積倉 三楹,在縣治東南。

育賢倉 三楹,在明倫堂東南,知縣馬侖改建於大成殿東北。

社倉 、王福社一所,六家莊二所,廉平社一所。養濟院 ,萬曆三十三年修,以養諸煢,獨額五十四名。口額盈,則續入者先期投牒以待,缺則補之。有廬舍,閏月給糧人三斗,折銀三錢四分,歲一人銀二兩八錢八分,而冬衣布花銀十三兩五錢,則五十四人共之。每歲撫院給冬糧人六斗,道給三斗。歲久廬舍既圮,而衣糧不時,給錢令為新其廬舍,時其衣糧稱「更生」 云。

新安縣治 ,古渥水也,即新安州之故地。至元二年,州廢,改入歸信軍,其治如故。至元九年,復置新安縣,始大其規正,廳東西司房,倉庾廨舍如制,增譙樓。嘉靖中,廢譙樓,建大門,修東西司房及廳事儀門。按《縣志》:「縣治設於城之內,偏東為堂五楹,扁曰牧愛。堂之前為露臺,中甬道為戒石坊,又南為儀門,左右各有翼」 門。門東為迎賓館,後為土地祠,西為典史宅。宅南為獄,直南為大門,扁曰「新安縣。」 堂之東為庫房,後移庫於堂之西。南為儀仗庫,西為翊政亭。堂之左右翼為六吏房,其左曰吏、曰戶、曰禮、曰馬料、曰架閣庫。右曰兵、曰刑、曰工、曰招房、曰承發科。堂之後有門,門內有堂,曰「槐蔭。」 東西各為書房一區,後為知縣宅,廳事五楹,有兩翼,又後為先月樓三楹。邑令羅啟先建大門外,左曰《勸善》,右曰「癉惡。」 有文學辛遂、王舜德善狀。樓後引水為池,裁蓮,中跨一橋,橋北建小亭。公署,昔未宏備。洪武十七年閻新民,景泰七年強勉,成化二年趙後,二十一年焦祥,弘治十七年章勉,嘉靖四年劉瑩,十四年張梅,隆慶元年李承弼,萬曆十六年羅啟先,二十三年張守身。或修舊,或創新,皆留心經營者。至萬曆四十一年張志尹、胡士棟,復為修之。

察院 在縣治南,明正德中改建。

太僕寺 在縣治西南,今廢。

陰陽學 在縣治左。按《縣志》,洪武十七年訓術蔡均陳建。

醫學 在縣治右。按《縣志》,洪武十七年訓科王從智建。

僧會司 在靜聰寺

預備倉 在縣治西。按《縣志》:「明正統中邑令李縉,成化中趙俊,弘治中周倫修,嘉靖中張梅大其制。」 萬曆中羅啟先、張守身,又恢弘富麗。邑令高自詣重修前三楹,席應珍重修後五楹。學倉 在儒學後。按《縣志》,「知縣羅啟先積貯以給諸生之貧。」

社倉四所 按《縣志》,社倉三:一在三臺,一在大陽,一在叚村,皆羅啟先建,後廢。接官亭 按《縣志》,在西關頭。嘉靖十四年張梅創修亭三楹七架,頗壯麗。萬曆十四年,尹從教改為省農亭。

惠民局 「按《縣志》」 ,在縣治西一百五十武。養濟院 「按《縣志》」 ,在察院南二十武。天順七年韓暘建,正德七年王舉、萬曆二十三年張守身重修,四十一年張志尹大為修葺,鰥寡有依易。州治 在城西門內。元至正中知州王雲因舊修建,明弘治間建大門譙樓「按《州志》」 :署在西北隅,計六十四畝。明成化十四年知州李憲築正堂三間。元至正五年,知州王雲建。明天順元年,知州史素重建。萬曆二十年,知州陳濂重修。幕廳三間在堂西;止敬堂三間在堂東,貯鑾駕。萬曆十三年,知州馮暔建。知州公廨在後堂北,同知公廨在堂東;判官公廨在堂西;吏目公廨在堂東南。東西吏房各十間。明萬曆十七年,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