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河間府山川考      府縣志合

本府。河間縣附郭。

渤海 一名「北海」,又名「東海」,在府城東三百里外,跨鹽山、靜海二縣境。府治近海,無山,故先《志海》。高河 在府治西北,自高陽縣界來。顓頊城陵俱在彼處。

滹沱河 去縣西二十里,亦自高陽來,有大浦淀水注焉。酈道元云:「大浦下導,陂溝競奔。」 是矣。後又因決入之處,謂之百道口,亦名大廉陂。澗水 疑即儉河。

晉水 ,《漢書》:「周成王封叔虞於唐,而唐有晉水,故名晉國」 ,河間之東陽地也。

淇水 在衡漳水之東,《禹貢》所云「淇水出乎其東」 是也。

滱水 發源代郡高山氏,即溫彝水也。出倒馬關為唐河,納滹沱支流,至無極縣三岔口,合滋、青諸水,經河間西門北流,過半截河,抵任丘東莊橋,由阿陵東達五官淀入海。明嘉靖十一年,巡撫許宗魯濬。不數十年,上流壅塞。每水發,南自蘇家口入,北自徐見口入,舟楫財貨日集,輿梁橋左,亦稱民便。知府郜相通其「水入護城河」 ,即西門外大河是也。

鐵燈竿口 其源出漳水,逾滹沱,過洪沙港,南入縣境,北流通靜海、直沽,達於海。一股自蘇家口入滱水河;一股至城北,自徐見口入滱水河。《長豐渠》二 :一在河間縣東北七十里,一在縣西南五十里。

七里井 隋薛世雄行至河間,軍於七里井,獻縣。

萬春山 :在縣城東十里。

白草山 :在縣城北十八里。

靈臺山 ,在縣城東南十五里。以上三山皆高陵,一望數十里,林木交映,邨居歷落,俱佳境也。獨萬春山每至春月,桃林花放,爛如鋪錦,尤為勝覽。

建成山 ,漢以此名縣。高祖封曹參為建成侯,又封呂澤為建成侯。又公沙穆嘗居建成山,依林阻為室,今莫詳其處。

樂壽巖 :在縣城西南十里。舊縣名「樂壽」 者以此,今圮。

滹沱河 在縣城南十里。其源出大戲山,自繁峙經真定,入縣南境,東至青縣,合衛河達於海。魏刺史王質以其屈曲,疏而直之。後刺史楊真改為「青寧河。」

交龍口 在縣城北

完固口 在縣城西南十八里,乃滹沱河北岸。曩山水泛漲,河流失常。明嘉靖十三年,知縣汪鑾修築,復其故道。

房淵 在縣城北三十里。石勒時,水忽變赤。慕容雋時,水忽生鹽如印形,一日再長再消,不失其度。元時見龍出,蓋古勝蹟,今已淤塞。

阜城縣

屯氏河 在縣城東南十里。俗呼為「漫河」 ,自蓨境西南來,經於此。今枯為田。

靈鳴犢河 在縣城東南十八里。《地志》云:「鳴犢河在冀州清河郡。黃河別出為鳴犢河,東北至蓨,又會屯氏來,經阜城南界。」 是河去簡子城不遠。觀《晉史》有竇鳴犢事,想即此河也。今闕之。胡盧河 ,在縣城西北,即衡漳下流。又名劉鱗河。

王莽故河 在縣城西南。自元氏縣來,元氏有屯氏大河,俗呼「王莽河」 ,一名「毛河。」

漳河 在縣城南十二里楊家廟地方。原有清濁二名,俱出自上黨。酈道元謂之衡水。東至鄴合清漳,東北至阜城入北河。桑欽謂「二漳異源,而下流合歸於海」 ,今枯為田,即胡盧河之上流也。

枯洚渠 在縣城南,即《禹貢》洚水。《漢志》云:「禹以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浧難行平地,數為敗,迺,釃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過洚水大陸,播為九河。」 即此。

肅寧縣。無《山》。

青口河 :在縣城北三里。

河村河 在縣城北五里。

甘河 :在縣城西三里。

灘頭河 :在縣城東八里。

海市河 在縣城西南十五里。以上五河,俱屬「唐河」 ,下流與中堡河通,久淤無水。

中堡河 在縣城東三十里。南接博野縣鴨、磁、沙、唐四河,下流於雄縣,東北合直沽入於海。陳玉帶河 在縣城東三十五里,本洋東《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