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縣治西

啟聖祠

名宦祠祀明知縣劉素、劉繹,歸併興濟知縣王弘毅、呂和、錢貫。

《鄉賢》祠祀「明分巡河道崔琰、太僕寺丞蕭英、陽穀知縣馬思聰、長史馬政宇,陽曲縣訓導姚慶。」

儒學舊在城內。元末頹廢。明洪武初,知縣瞿子貞奉詔創建。四年,知縣李敬移建於城外衛河之濱。永樂三年,知縣曹繼、成化十一年,知縣蘇俊俱重修。弘治三年,知縣劉素增塑聖賢遺像,廟貌聿新。十四年,知縣周忠重修堂齋、廨宇若干楹。萬曆十三年,因其逼近衛河,知縣王思賢移建於學西,翰林編修馮琦撰記。

臥碑

敬一亭

尊經閣

射圃

社學

靜海縣

文廟縣治東

啟聖祠

名宦祠祀「明知縣崔衍、畢獻、劉照、武雷、郭天錫、戴大槐、吳應陽、董養聰,主簿王鼐,教諭商賓、隨正脈、樊效才。」

鄉賢祠祀明布政司鄭氣、開封府推官蕭應禎、河南巡撫鉉默。

皇清延綏巡撫王正志、大學士高爾儼。

儒學在縣治東南。明洪武初建,有「《禮部原降學校格式碑》,并元大德十年《加號先師碑》」 在焉。直沽水南寨俱隸縣而入縣學。自明永樂二年已創建天津三衛,直至正統三年,凡三十四年。天津並無儒學,止有武學,入三衛武生肄業耳。正統三年,照陝西按察使林僉事建言事例,始立文生肄業所,縣衛之學始分。更十七年,至景泰五年,始塑像行祀。萬曆三十六年,查官制,原有武學,今仍建武廟。武學雖立於衛城,實在縣輿內,本縣子弟學武者亦肄業焉。

臥碑

敬一亭

尊經閣

射圃

社學

寧津縣

文廟縣治西南

啟聖祠

儒學在縣治南。先經兵燬,盡廢。元至大二年,河間路「寧津漫散」戶長官李進創營正殿三楹。後建學舍,以延青衿。明洪武三年,知縣朱逢吉備建「先師殿」五楹,東西廡各七楹,戟門三楹。明倫堂舊在正殿東,景泰三年,知縣謝聰改建殿後。有《碑記》。天順七年主簿王儼,弘治七年知縣王輔俱重修。十三年,知縣孔公華以學宮偏在西隅,因相東北古窊,以土實之,移建殿廡齋堂後。有碑記正德五年知縣劉秉鑑,嘉靖元年郡同知姜佐、孫介、三年知縣熊爵,俱重修。十三年,知縣鄭用時建敬一亭於明倫堂後。十七年,知縣葉紹先重修。二十年,知縣高儒鑿龍門以宣風氣。萬曆元年,知縣黃居敬始創學田。十六年,知縣余鏜建魁星樓於學之東南。二十三年知縣馬慤,四十二年知縣張修德,俱重修。臥碑明倫堂壁。

「敬一亭」 「明倫堂後。」

尊經閣廢

射圃

社學:在城四所,在鄉二十四所,久廢。

景州

文廟州治東南

啟聖祠

名宦祠祀漢條侯周亞夫,晉條縣令孔栩,元蓧縣尹呂思修,明知州劉深、吳世忠、張志芳。《鄉賢祠》祀漢廣川侯董仲舒,魏中書令高允,齊僕射封隆之,隋僕射高熲,唐太子少師李綱、僕射高儉、吏部侍郎高憑、翰林學士封敖明、太子少保戈瑄,兵科都給事中孫博,太僕寺正卿張文熙,池太道劉三章。

儒學在州治東。明洪武四年,同知蔡景豐移今所。正統六年,知州劉深重修,河間府同知廖謨撰「記。」 天順七年,知州楊瓊恢拓前規,學士盧陵、陳循撰「記。」 弘治丙辰,知州馬馭撤舊鼎新。正德間,知州徐政、謝思道相繼增修。萬曆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