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胡蘇亭 》在東光縣內。

胡蘇臺 在東光縣學東南,高二丈餘,周圍二十餘丈,又名鐘鼓臺。弘治中,知縣游璋以其巍然特起於儒學之後,築土為山,與之相峙。其山連絡如箕,土人因名之曰「三山。」

燕臺 ,在東光縣北二十里,曹丕築以燕友,故名。又相傳齊桓公北伐射雉於此,亦名射雉臺。故城縣。

東武垣城 ,在故城縣東三十八里。河間縣。舊為武垣縣故址云。東武垣縣,隋省入河間,唐始置東武垣縣,後省。

廣丘 在故城縣治東。廢縣。

歷亭縣 在故城。縣隋名。又宋開寶六年,歷亭縣御河決。

漳南廢縣 在故城縣。宋至和元年,廢漳南縣入故城。

澹臺故居 ,在故城縣西南三十里澹村。昔屬武城縣,後縣移於衛河東岸,今村為本縣清河南鄉之地。

董學村 在故城縣西北四十里,即漢董仲舒下帷讀書處。馬偉《董學荒邨序》曰:「董學村,漢董子之別墅。墅有祠,祠有詠。元季毀於兵燹。」 今有以「董學」 名邨,而里民耕耘其上,然知名賢事業者鮮矣。

雙豐樓 在故城縣後,廢為雙豐臺。馬偉《雙豐晚照序》云:「甘羅墓前街之左右,有樓曰東豐西豐,元天曆間,監丞烏延之所構也。每秋熟,官民宴此,以樂豐年。」 然雙豐之廢久矣,而大阜巍然於學宮之旁。邑民值秋深禾黍登場,每刲牲醴酒享以犒力農者,謂之辭場飲。亦可以見其風俗之厚,而象我太平也。其詩曰:碧「草凄凄滿廢丘,昔人曾此起雙樓。登臨謾訪千年蹟,慷慨空懷萬古愁。霞襯殘紅天欲暮,雲凝深翠雨初收。太平民樂鳧鷖治,結社時來慶有秋。」

《居園亭 》在故城縣城東二里。元人高孟初載酒嬉游之地。明儀文簡公之子鏄謫居故城,公來依之,遂於其地建草亭,植花卉,為游息之所。竇堡 ,在故城縣。昔漳南竇建德起兵襲破薛世雄於河間,定都、樂壽,今獻縣是其地,建國號曰夏,常往來屯兵於此,今垂八百餘年,而昔時殘堡遺壘,皆為煙邨,百里桑麻之境矣。太子營 ,在故城縣西北二十里,竇建德二子駐兵於此,

丞相營 在故城縣,元末也速屯兵之所。孝子村 在故城縣,「孝子侯秀故居。」

雙廟 在故城縣西北鹿豕村。舊祀張巡、許遠,今廢。

滄州

渤海郡城 在滄州治東南四十里。一名臥牛城,一名獅子城。明永樂初,屠城,徙今州治。木門城 ,在舊滄州西北四十六里,中有大樹,名「木門。」 漢置三戶縣。

麻姑城 ,在滄州廢清池縣界。漢武帝東巡至此,祀麻姑,故名。

五壘城 ,在滄州廢清池縣西南。漢宣帝封河間獻王子雍為景城侯,其子分居此城,俗呼為「五壘城。」

重合城 ,在滄州治東至樂陵縣五十里。本漢縣名,屬渤海郡。北齊省。

乾符城 ,在滄州故城北一百里,本隋魯城縣。唐乾符初,生野稻、水穀二千餘頃,燕、魏饑民就食之,因更名。

長蘆廢縣 在舊滄州西北四十四里。本漢三戶縣地,隸瀛州。隋初併入清河郡,大業初廢。唐武德四年,以長蘆、平舒、魯城及滄州之清池置景州。貞觀元年,州廢,平舒還隸瀛州。長蘆、魯城屬滄州。今為都轉運鹽使司治所。

魯城廢縣 在滄州東北七十里。

清池廢縣 在滄州東故城內。本漢浮陽縣,隋改清池縣。水陷,入仵清池。

廢臨樂縣

馬落坡 在滄州城東北二十五里。世傳小秦王逐鹿墮馬,因名。元至正間廢。今遺址尚存。橫海軍 ,在滄州。漢有橫海將軍韓說,是「橫海」 ,漢已名之。唐以滄、景、德、棣為橫海軍。開元十三年,滄州治西南,置橫海軍使。貞元三年,復置橫海軍節度使,領滄、景二州,治滄州。永貞十三年,以德、滄、棣州隸橫海節度。長慶二年,橫海節度使復領景州。太和二年,橫海節度使增領齊州。三年,罷橫海節度,尋復置,更號齊滄德節度使。滄溟廢縣 ,在滄州,元為滄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