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1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境,道遇伏兔,引箭射之,兔帶矢而遁,奔追里許,遽失其蹤。覓至於浮屠,但見其鏷。中於小碑,遂駐營。後以碑刻佛,因號射兔處曰「石佛兔」,其營曰「留箭」營其浮屠曰「留箭寺。」其碑無文,高五尺,廣二尺,其矢鏃入石數寸,動搖不脫,近歲甫朽,其跡如舊焉。按佛法始於漢明帝光武時安得佛寺浮屠俗傳之謬談「昔陽亭」 在晉州。

白果塔 在晉州西三里許。自宋元相傳,塔下有一古井,泉水湧汎,常為民患。時有游僧號「白果道人」 ,駐於井旁,因化磚甃塔而壓其患。塔座四方,高廣約有數丈餘,其中空虛,圓如覆鐘。內鑿一石佛,身長八尺,飾以金碧,立於井上足,鐵鐫道人出處,歲久剝落,莫考其顛末。外臺座上甃以蓮葩三層,高一二尋。常有鸛巢其頂,自生自育,經年如故。宣德八年,知州顧謨捐俸重為修飾,至今居民無患,恆懷道人之德。

鼓聚 在晉州西。《漢書》「晉荀吳滅鼓昔陽亭」 ,即此。

「護國昭惠王墓 」 ,在晉州南三里許。《事跡》不可考。

紀信墓 ,在晉州東一百五十步。故老相傳,「即漢將軍紀信塚。」

魏徵墓 ,在晉州南五里許。

安平縣

劉秀莊 在安平治東北二十五里。西漢光武寓此,遂以是名之。

護駕林 在安平北七里。昔漢光武遇王郎之難於此,諸將擁護得免,遂以名之。

僊臺 在平安北一里。臺上建聖姑廟塑像,座下有井,蓋姑嘗汲水處,人以手探之,即得其井焉。

穀丘亭 在安平治西。漢為縣。王莽為「廣望亭」 ,後又改為「博陵亭。」 晉諸葛恢封陵亭侯,取此。遺址尚存。

廣望亭 在安平城西,即漢舊涿縣。王莽曰「廣望亭。」 高帝六年,封鄂千秋為安平侯,即此。崔實墓 在安平治西。

李百藥墓 ,在安平治東北。為唐散騎常侍張鳳墓 ,在安平東南十里,歷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李賢撰碑。

饒陽縣

光武城 ,在饒陽西南三十里。相傳漢光武征王郎時築。

饒陽故城 ,在饒陽南五里。土城遺蹟猶存。其民之止居者,名曰「故城村。」

魯口城

上方城 ,在饒陽城東十里,其臺高四丈,周圍五里,上有「龍母祠。」

《花臺 》在饒陽西北一十三里,臺高五尺,每春有群花盛開,俗傳其萼異常,因名。

馮母廟址 在饒陽治西。相傳:漢馮異從光武,其母囑之曰:「汝今盡忠,莫思盡孝,我寧死。」 遂自縊。後建廟祀之,今神宇毀而址存。

商王墓 在饒陽南十八里勝史村。昔有掘井者,見其墓門題曰「商王墓」 ,遂廢其井,而終不敢掘。其旁有商王廟。考湯居亳,盤庚後,雖遷徙無常邑,而廢其地。云商王者,未知何代也。

武強縣

武遂城 ,在武強北三十里《沙》。村有遺壘,規模弘敞,乃秦漢時所建。

武強廢城 在武強南五里許。城垣在焉,因名村曰「舊城。」 邑人有崔和者,養擔生蛇而陷其地。弘治間,鄉人田氏穿井數丈,深猶見磚砌八字牆及甬路,而陷城事益信然矣。

狀元舊宅 在武強永固門外,基址磚砌俱存。其地前襟沱水,背負古隄,草木夭喬,甲於他景。今為《山川壇》。

李元帥宅 在武強二十五里,舊名為「五帥村」 ,今遺址尚存。

平都村 在武強縣城東,僅一舍。明成祖靖難師起,與守將指揮平保戰敗於此,故名。

郎子頭村 在武強東北三十里,有村曰郎子頭者,父老相傳,乃漢光武追斬王郎於此,故名。李元帥《英異碑》云:「即劉文叔避王郎之處也。」 未詳孰是。

五帥遺墟 在武強城東北二十五里,即李元帥祖居。

小營 在武強東北三十五里。金末元帥南略,陸太子下山,只得屯營於此,以困河間,即李春元帥納款之地。

「豐盈故倉 」 在武強東南「古隄」 上,山東、河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