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2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行署察院 縣治西,洪武間創建。

太僕寺 察院西

新察院 縣治北。按《縣志》:「都察院縣治北,萬曆七年知縣侯鈗建。」

教場 南關外按「縣志」 :「演武場在北關外。」 知縣姬自修改造。《府志》未載。按《沙河縣志》:「把總衙門,康熙九年,知縣董色起添設,在縣治前迤西,坐南向北。十七年,知縣徐人龍蓋營房十三間,在城隍廟後。」

南和縣治 城中。金元舊治,洪武初建。按《南和縣志》:「縣治在東西大街北,洪武初典史李孝源建,成化十八年知縣申隆重修。」 正德十六年知縣劉璋因其狹隘傾廢,改建正廳五間,較前倍加弘敞。幕廳在縣堂西,庫樓在縣堂東,戒石亭在甬道中。知縣宅在縣堂後,典史宅在儀門東,俱各整飭。六房吏舍皂隸房俱在縣堂前甬道兩旁。吏住在西廊房後。土地祠在儀門外之東。獄神祠在儀門外之西。寅賓館在土地祠之南。鐘鼓樓即縣治大門也。陰陽、醫學、申明亭在大門外之東。旌善亭在大門外之西。內寅賓館係萬曆七年知縣孫鳴時創建,其餘知縣劉璋、侯應徵、鄭懋洵、張樂舜、翟濟遠,增舊充拓為新。明末土寇焚毀殆盡。順治三年,知縣胡以泓、典史趙希寅復建,規模壯麗,煥然改觀矣。

預備倉 縣治北。按《縣志》,在縣治西北。弘治四年知縣門寧建廒房三十間,知縣劉璋重修。萬曆三十年,知縣翟濟遠復重修。

社倉 縣治東

陰陽學 縣治前右

醫學 縣治前左

僧會司 圓通寺內

養濟院 縣治北

「漏澤園 」 城北邑厲壇前。

行署察院 縣治東

太僕寺 在縣治西

教場 城東北一里許。《府志》未載。

平鄉縣治 按《平鄉縣志》:「『縣治,洪武六年知縣王藻建,正統二年修。正德六年知縣馬思聰,七年知縣丁懲,萬曆五年知縣何允升,相繼重修』。申明亭、旌善亭 ,俱縣治前,知縣王藻建。」 預備倉 縣治西。

社倉 各村按《縣志》:洪武六年知縣王藻立。陰陽學 縣治前右。按《縣志》,洪武二十二年建。醫學 縣治前左。按《縣志》,洪武二十二年建。養濟院 縣治東北。按《縣志》,洪武八年知縣李健設在城隍廟前,戲樓後。

漏澤園 西關外。按《縣志》,「洪武三年立。」

行署察院 縣治東北。洪武九年,知縣李健建府館 縣治西。

教場 西關外,按《縣志》,「洪武十五年知縣李健置。」

廣宗縣治 按《廣宗縣志》:「在西門內,永樂間始建。嘉靖以後,相繼改修。其中為正堂六楹,兩翼六曹。廊房後為穿堂,為後堂,後為知縣宅,有高明樓。堂東為庫舍,為庫樓;又東為儀仗庫;堂西為贊政廳,為架閣庫;又西為典史宅,前為吏廨,為獄室;堂前為戒石亭,為儀門。儀門外東為旌善亭,為迎賓館;西為申明亭,為總鋪。」 前臨街為大門。始建者知縣丁直,繼修者署縣通判劉誨與知縣魏諒、婁樞、何岑、張民範、李忱、劉幹。而庫樓則諒創「高明樓,岑起迎賓館」 ,忱築其大門,上為麗譙,而置鐘鼓其中。

預備倉 縣治東

社倉 田家莊按《縣志》:社倉三:一在預備倉西,知縣周言建;一在田家莊廒房,四聯,共二十間;一在李懷集廒房,四聯,共二十間。俱劉幹建。陰陽學 縣治前右。

醫學 縣治前左

僧會司 普通寺內

養濟院 縣治東北

漏澤園 城外里許

行署察院 縣治東。按《縣志》,察院二:一在縣治東,一在縣治西。

太僕寺 縣治西

教場 北關外

常平倉 、社倉同垣六楹。知縣馬協建。

鉅鹿縣治 按《鉅鹿縣志》:「縣治在西大街,永樂間建。天順間知縣張紀,嘉靖間知縣陳宇、王勣相繼重修。正廳三楹,曰忠愛堂,兩翼六曹,廊房各一聯甬道。正中為戒石坊,堂東為庫樓,樓下有庫舍,又東為儀仗庫,凡五間。堂西為典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