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2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康莊、玉泉七處,俱傾圮。司理方之翰查舊址,不得於南甕城內、東西甕城內、北門內建四學。學田學租 ,原學田六頃一十五畝一分八釐五毫。後歷來學院、按院、本府知府、推官、本縣知縣陸續置地九頃八十四畝九分一釐八毫。共田一十六頃,每畝徵租銀五分,共徵銀八十兩。又地二十二畝五分,每畝徵銀七分,共徵銀一兩五錢七分五釐。二項,共徵銀八十一兩五錢七分五釐。

外州縣

沙河縣儒學 縣治東南,宋大觀年建。

文廟 縣治東南。成化二年建。嘉靖八年,推官許

論重修

啟聖祠 文廟後

名宦祠 戟門東

鄉賢祠 戟門西

明倫堂 《府志》未載。

「敬一亭 」 :戟門前。

《府志》未詳按《沙河縣志》:「儒學,縣治東南。宋大觀年創建。弘治四年縣遷,獨留大成殿。十八年縣復。知縣張瑾重建,以後代有增修。今明倫堂五間,年遠頹壞,不蔽風雨。康熙十七年知縣徐人龍捐俸重修。翼進德、修業二齋各五間,頹圮。康熙二十四年知縣余振鴻改修,各三間。後為教諭、訓導宅,久壞。順治十五年知」 縣馮源「重修。」 教諭宅六間,又增廂翼各三間。齋二。門東曰「義路」 ,西曰「禮門」 ,知縣姬自修,改創「義路。」 東為「敬一亭」 三間,年遠頹壞,止存《碑記》。禮門西為啟聖祠三間,康熙二十七年,知縣談九乾改移義路。東。前大成殿五間,康熙二十六年,知縣談九乾重修。東西兩廡各七間,戟門三間,櫺星門三間。中為泮池,圓大二圈。康熙二十六年,知縣談九乾改半。東為名宦祠,西則鄉賢祠,各三間附焉。有壁在櫺星門外。康熙二十六年,知縣談九乾改至。路南。週圍設置牌柵。東西立坊二座,扁曰「振起人才」 、「主持世教。」 挨街古坊一座,扁曰「桂林毓秀。」 學院學田 地三十三畝,學租《縣志》未載。社學 南中鋪。

南和縣

儒學 縣治東南

文廟 縣治南。洪武九年建,永樂間,知縣張瑛重。

修。弘治間,陳世良重建大成殿,蘇壇建櫺星門。嘉靖間,張景福重修。

啟聖祠 文廟東

名宦祠 文廟東。按《南和縣志》:「舊在宮牆外,萬曆丙辰,知縣薛思霽創建於戟門外左。順治七年,知縣高爾位重修。康熙六年,知縣章兆蕙重修。」

鄉賢祠 文廟西。按《南和縣志》:「在宮牆外。萬曆丙辰,知縣薛思霽創建於戟門外右。」 順治七年、康熙六年,俱與名宦祠同修。

明倫堂 《府志》未載。

敬一亭 明倫堂後《府志》未詳按《縣志》,「儒學在縣治東南,洪武九年典史李孝源,永樂七年知縣張英俱重修。弘治六年知縣門寧改修。」

先師殿明倫堂未就。知縣陳世良續修。東為「進德」

齋西為「修業齋。」 知縣朱銳改建櫺星門三坊。正德十六年,知縣劉璋重修兩廡、兩齋、四聯號樓,開右庠門以與左對,俱撤故鼎新。萬曆十四年,知縣鄭懋洵極力展修,增「兩號」 三十餘間,兩夾道俱樹以槐。天啟年,邑人太常卿白儲玿捐貲修葺,後因兵火焚傾。順治七年,知縣高爾位重建,至今賴之。

奎樓 在文廟東南城上。萬曆八年,邑人朱正色創建。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章兆蕙、教諭韓曄玗復重修。

「圖書府 」 ,在文廟東南,邑人白儲玿創建。教諭宅 在明倫堂後,學道街北,後傾圮無存,移在文廟西。康熙六年重修。

訓導二宅 ,一在明倫堂東,一在明倫堂西,西尚在東,今廢。

社學 在藥王廟後,今舊基猶存。

學田、學租《縣志》俱未載。

平鄉縣

儒學 縣治東。洪武初,知縣王藻建。

文廟 縣治東北。洪武六年,知縣王藻建。

啟聖祠 縣治東

名宦祠 「啟聖祠左。」

鄉賢祠 啟聖祠右

「敬一亭 」 :戟門前。

尊經閣 ,萬曆十五年,知府王守誠給銀,「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