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旋徙朝臣掾屬以上士旋者三百戶,於襄國崇仁里,置公族大夫以領之。勒宮殿及諸門,始就制,法令甚嚴。會有醉胡乘馬突入止車門。滴水巖 ,縣西百里,水滴巖下不竭。
清風纏 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山勢高聳,雖盛夏無暑氣。
小石莊古井 縣城西。山高石厚,乏井,民甚苦之。萬曆十八年,知縣朱誥相地掘井七丈,更得古井,民異之。
「大武殿 ,石虎建,基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綷之,下穿伏室,置衛士五百人於其中。東西七十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鐺,珠簾玉壁,窮極工巧。」 今不知何處是矣。
石井岡 ,《寰宇記》:「菉水出襄國石井岡,離火石岡不遠。」 此岡從古無井,萬曆間,朱誥始井之。沙河縣
鐵冶司 在磬口山,相傳漢魏舊冶。
秦王寨 縣西八十里。相傳唐太宗攻竇建德,駐兵於此,遺址尚存。
《府志》未載古蹟
《沙河縣志》
《可坐軒 》舊在西察院內,今無。
夫子巖 縣西一百五十里,巖上有夫子車,轍跡在。
聖人室 在湯山
老君洞 ,在縣西山。高百丈許,中建堂院,遠望之如畫。洞雖盛暑入,涼氣逼人。前有一石牛,相傳「李老聃曾駐足於此。」
牛神口 ,漢、魏時立巡檢,守此口。俗傳有石牛至此口飲水,被汲水婦見破,遂不能走。今石牛見在沙中,其上流泉至此入地。
插旗腦 縣西七十里。山上有插旗舊蹟,竇建德拒秦王於此。
欒卸 縣西七十里。相傳欒將軍曾卸甲於此救駕 ,即今九家村。相傳尉遲敬德曾救秦王,駕在此村北河中。
「玉路 」 ,宋曹皇后往峰巒寺修佛殿,道經此,相傳玉路棘勾掛后裙,后用手曲之,至今路中棘針勾向上。
「槐碑 」 在峰巒寺內,有二大槐,樹夾古碑一道,宋時建。
《大靴履 》,俗傳大靴將軍在此山久避不出,有謊神哄出擒之,留大靴遺跡,中容二釜,山上蓋謊神廟。
梅龜活山 ,宋王舜為寇,據此立寨。楊業逐之,令軍士各負石投舜山寨上,遂出攻之,被擒。今石壘在
額血 即度口九龍祠,相傳神撾不孝婦首,遺額血於此。
普通蓮 ,縣南普通鋪北。有池約數畝,植蓮。盛夏花開,香聞數里。元劉秉忠釋名「普通」 ,曾浴賞於此,故名。
三教堂 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冉子曾遊此地,鄉人因建孔子廟,繪諸賢像。至漢永平間,復有釋家摩騰過謁廟,好事者因立「三教堂」 云。令公洞 縣西南八十里。宋楊業攻王舜,曾居此洞。
倉門 ,唐李世民與竇建德戰於牛口峪,曾儲糧於此,有遺址在。
千佛洞 縣西七十里。昔人鑿山為龕,琢石佛像千尊。見《一統志》。
南和縣
鐵牛山址 縣東北二里。舊有鐵山,元劉紹祖守順德,銷之以鑄兵器。今遺址突兀,猶存古城 。縣城外。周圍七里,遺址尚存。按《南和志》云:「古人用以障狼溝百泉之水,為護城隄」 ,非城也。
宋臺 縣東南八里。唐宋璟生處。
萬華臺 縣治正廳北,金高有鄰,父為南和尉,始下車,入戶見蓮花滿地,驚喜,因名其堂,遂生有鄰。後舉進士,承安五年節度邢州時,舊蹟已廢,乃鐫其事於石,今尚存焉。
樂歲亭 縣治西
張相 縣城西八里,後趙右侯張賓故里。馬莊 縣西三里,元戶部尚書馬亨故里。𩰚雞臺 縣南,兩臺相去百步,相傳宋公子𩰚雞於此云。
鳳池 坐鳳池村。《舊志》云:「北有鳳池之清景」 ,想亦一時之勝概云。
仙井 縣西北古城內,臺上有井,水清冽,與地平,井前有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