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4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韓王臺有二,並在酸棗南一十六里。孫楚《韓王臺賦》云:「酸棗縣門外,左右有兩故臺。」 故老云:「韓王聽政之觀也。」

瀟湘亭址不存

來鳳亭元守張雉垣建,今廢。

爛柯亭元守張雉垣建,今廢。

天慶觀有宋龍圖閣學士梅摯題名,今廢。梅龍圖溪園梅摯建,今廢。

黃塔在縣西南四十五里。遇旱祈雨於此,頗驗。

江井在舊韋城中。六大井,皆隧道下,俗謂之「江井。」

黃河故道,在縣西二里。北盡縣境,東北有苗固、魚池、蔡胡諸漯,皆河經流處。今河南徙,舊道淤矣。

《豢龍井》在廢韋城內東南隅,即古豢龍氏之鄉。

《八角井》一名「新井」 ,在城外北濠下。唐貞元中,節度使賈眈鑿。

靈平埽,元豐元年,塞曹村決河,名其埽曰「靈平。」 以上四條俱詳《山川考》。

東明縣

漆園城,在縣東北二十五里。莊子嘗為吏於此。

五霸岡,在縣東南五十里。《春秋》諸侯會盟於此,故名。

《通志》
未載

《縣志》

南舊東明廢縣在縣南三十里。南《東明集》迤北即舊志所謂東明鎮,遺址尚存。

西舊東明廢縣,在縣西十五里。西東明集,即舊志所謂「雲臺集」 也。

冤句縣在縣東北東臺里李家屯,有莊子墓,墓前有觀址,今有靈泉湧出,深丈許。

南華縣,在縣東十里許西臺。以上二縣,《通志》俱入長垣,當以此為是。今並存之。

舊濟陽廢縣在縣西南十里滿城村迤西,故武父城也。城在濟水之陽,故名。「光武生濟陽宮」 ,即此。

平丘廢縣在縣南五十里平堽坡。東。漢為平丘縣。《一統志》陳留有平丘,在縣西北九十里,正當東明之境。

戎城在縣西南十里。按《水經》,濟水「東過戎城」 ,即此。俗訛為「盈」 ,今復名滿城。

外黃城在縣西南四十里。《黃堌集》漢時為縣。煮棗城,在縣東十里。《史記》蘇秦說魏襄王曰:「大王之地,東有煮棗。」 徐廣云:「在濟陰冤句。是也。」 龐居士莊在縣東南六十里舊賢寺後。居士漢時人,世居此,修行證果,遺莊尚在。唐開元間,建寺其前,因名舊賢。

東臺,在縣東北十五里,即古冤句縣。《明一統志》作「古南華縣。」

西臺在縣東北十里,即古南華縣。

文臺,在縣東北數里。冤句故縣,俗傳晉文公行樂處,故名。《烈士傳》曰:「隱陵君施酒文臺。」 即此邑。

秦臺,在縣西南二十里。秦始皇東遊至此,昏霧四塞,因築臺以壓之,迄今名曰「秦臺。」

雲臺,在縣西南十五里。

霸王臺,在縣北五十里。秦圍趙,楚懷王遣宋義、項羽救之,駐軍於此,築臺。

康王臺在縣南五十里。靖康間,金圍汴時,康王總率河北募兵入援,築臺於此駐軍。

《荊臺三田》,哭紫荊處。

漢軍營在縣東南六十里,大馬王家村迤東。俗傳漢高祖領軍經此,因暫駐焉。有軍騎一大馬,故以「馬」 名村。

垂都,在故冤句縣界,《史記》云「垂都焚」 ,即此。內有垂亭。

黃陵岡,在縣東南八十里。

黃軍營洪武初年,大將軍徐達奉命取河北,自中灤渡河,遣宜春侯黃彬出大名府路。彬駐師大善集西南三里,依河而陣,檄諭諸縣,皆望風降服。不血刃而大名遂定,因名其地曰「黃軍營。」

《牧豕澤》,東漢吳祐年二十,常牧豕於澤中行吟經書。遇父故人,謂曰:「卿二千石子,而自業賤事,蹤子無恥,奈先君何?」 祐辭謝,守志如初。後舉孝廉。

白雲仙洞,在縣東二十里白雲山。相傳為張良辟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