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愍帝崇禎元年夏大旱,人相食。

崇禎二年春,斗米銀一兩,人相食。

崇禎六年夏四月,有虎伏于北關。守備許國泰率軍 丁圍射之,傷一人,去。

崇禎十一年夏四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麥凍,南山羊 死殆盡。

崇禎十二年夏五月,大雨雹,起西北至汪源屯,傷禾 數百頃。

崇禎十三年夏大旱,斗米銀一兩,民食草木樹無完 膚。冬十一月,「南山寇」夜入南關肆劫,焚鋪舍。

崇禎十五年春,有紅狼殺人甚眾,民露刃防之,道路 戒嚴,至次年方止。

崇禎十七年春三月十九日,闖逆兵西來,從雞鳴驛 徑過,有數十騎至城下索羊酒,居民驚竄。

宣化府部雜錄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濕水又東,逕道人縣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莾之道 仁也。」《地理風俗記》曰:「初築此城,有仙人遊其地,故因 以為城名矣。今城北有淵潭而不注,故俗謂之為平 湖也。」《十三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柳東北八十里,所未 詳也。濕水又東,逕陽原縣故城南。《地理志》曰:代郡之 屬縣也北,俗謂之北郍州城。濕水又東流,又東,陽水 注之,出縣東北澤中,北俗謂之太拔迴水。水自源東 南流,注于濕水。又東逕東安陽縣故城北。趙惠文王 三年,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此即章封邑,王莾之競 安也。《地理風俗記》曰:「五原有西安陽」,故此加東也。濕 水東逕昌平縣,溫水注之,水出南墳下,三源俱導,合 而南流,東北逕濕水。濕水又東逕昌平縣故城北,王 莾之長昌也。昔牽招為魏鮮卑校尉,屯此。濕水又東 北,逕桑乾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王莾更名之曰 安德也。《魏土地記》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 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溫湯,療疾有驗。《經》言出南」,非 也,蓋誤證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烏丸, 入涿郡,遂北逐至桑乾,止于此也。

沽河南過漁陽狐奴縣北,西南與濕餘水合為沽河。 沽水西南流,逕狐奴山西,又南逕狐奴縣故城西, 漁陽太守張堪于縣開稻田,教民植種,百姓得以殷 富,童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 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陽重溝水注 之。出狐奴山,南轉逕狐奴城南,王莾之所謂舉符也。 側城南注,右會沽水。沽水又南,濕餘水注之。沽水又 南,左會鮑丘水,世所謂「東潞」也。

《山水記》: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若建瓴,若窺井。昔人 謂「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也。」

《鎮志》:四海冶本四合冶,以四水合流故名。謂之冶者, 古蓋冶鑄其地也。俗訛為「四海冶。」

「溫餘水出居庸關,東過軍都縣南,又東過益縣北。」夫 邊塞仰給于東南,水運不行于西北,蓋從古病之矣。 溫水通漕,特居庸以東者耳,其西固未之及焉。近日 有議其事者,遂亦寢閣,豈非勞費鉅重,未易以奏績 耶。

清虛觀在順聖東城大王山絕頂,毁久。今于故址建 龍王祠,祠中有泉,泉旁有芍藥花開徑尺餘,顏色妍 麗,人不敢折,折之生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