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2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幾時,故壟荒涼,隧門傾圮,荊榛蕪莽,往來樵牧,乃至無一薦麥飯者。觀之可為於邑

魏王肅墓 ,在嶧東南二十五里。肅善經學,累官光祿勳,嗣父為蘭陵侯,葬此。

賈侍郎墓 在縣東南五里,兵部侍郎賈三近葬處。

金鄉縣

昌邑王墓 在金陵集山上蓮花七峰下,前有三台山對峙。

范巨卿墓 在雞黍城南,舊址湮沒。崇禎元年,知縣李國泰訪問故老,仍為卜築丘壟,表以石碑。有記載《藝文志》。其行實另見《人物傳》。

小兒墓 ,在城南門外西隅。墓上有青石數塊,不知所從來,疑古有二小兒,爭曰:「孔子不能窮。」 金鄉,古魯下邑,或即此小兒乎?錄之,以俟博古君子。

魚臺縣

重鄉城 在縣西十五里。《左傳》:「晉文公分曹地畀諸侯,魯僖公使臧文仲往受濟西田,宿於重館」 ,即此。今土人呼文香,香鄉聲訛,文名由文仲也。惜館今無考。

義城 遺址猶存,建置無考。但鄰村寺中有金大定時碑記,內載地名義城,想民間因亂聚義而自築者。夫子堂即在此地,去治東南二十里。又《赤琖顯忠碑銘》「義成鄉」 ,疑「城成」 字訛,未知孰是?

古城 在治東二十里。建制無考。《舊志》止傳其名,當是方與故址也。

新城 在治東北五十里鳳凰山麓。明嘉靖九年,因黃水沒城,議遷縣治於此。城已累築及肩,縣堂、儒學俱已折毀,將並移建。至三十年,水退,民重故土,不果徙。萬曆三十二年,水復浸城,又議遷治。明年,水退,士民戀舊,終不果。遺壘具存,名「新城」 焉。

匡城 由新城踰嶺,北有兩城,東西對峙,約周皆可四五里,石址尚存。

夫子堂 ,在治東南二十里義城地。相傳夫子適陳寓此。明僉憲普暉過之,有「夫子堂空草木長」 之句。今其處為左家堌堆,鄰于沛界。上人前建玉皇殿,後建三教堂,像夫子、老君、釋迦其中。蓋邪說繁興,俗習愚昧,類以聖教牽合佛、老,非有以正之,其流未有艾也。

四思堂 在南陽鎮,明尚書朱衡建。按公謀開新河以避黃決,與總河潘季馴廬於河岸者凡閱月,則斯堂之存,亦精意之所留也。安得憂國奉公盡如公者?故附之《古蹟》,以志前徽。

春秋閣 在郎橋頭。內。祀關聖,蓋取公讀《春秋》之義也。

《雲巖松屋 》在東山麓。明初邑人王麟書室也。學士解大紳為之銘,祭酒胡巖為之歌。

《問津亭 》,相傳子路問津於此。說見前。

思白亭 在穀亭鎮,崇德書院右。明萬曆中,邑侯白公希繡治魚有惠愛,既陞諫垣去,邑人思之,為銘。碑作亭,顏曰「思白。」 後尹劉公志仁更新之。

瀟灑園 庠士劉漢佐別業也。在西郭市南水外柳林深處,門面金莎嶺,內多植柏,饒松竹名花。石山石沼,亭曰「春芳」 ,鏡堂名「嬾雲齋」 ,四圍短垣,亦邑之勝概也。

觀魚臺 今上建超化寺。說已見前。縣之所由,名「魚臺」 也。

黃臺 在治西北,城中最高處也。相傳以「黃水不沒」 得名。唐寶應元年,遷治黃臺,即此。今其上建關聖廟。

龍臺 ,在治西南,《正直》。

文廟前臺有井,相傳其中有龍,故名「龍臺。」 《飛雨縣》

「景之一也」 ,說見下。今臺上建文昌閣,井覆閣中。花臺 在城東南瀕湖高處,相傳為勝遊之地,已見王學博《城池說》中。今雖荒墜,而幽景固猶存也。

畫卦臺 ,在鳧山之南麓,有辛興里,里周匝伏羲遺蹟甚眾。山麓之半有伏羲陵,陵東一峰鬱然者,名畫卦臺也。前有伏羲廟,甚古,詳孟祺《記》中。按,河南陳州有伏羲陵畫卦臺,云自蔡水得龜,畫卦於此,從所都也。上蔡有畫卦臺,云臺四周皆產蓍草。近臺一水曰蔡溝,舊有元龜,縞身素甲,浮游其中,從龜所產也。秦州有伏羲陵《畫卦臺》,云「雪後猶見卦痕」 ,從所生也。今此陵與臺,不知何從,想顓臾奉祀于此,亦有神奇,但不可考矣。總之,神聖遺蹟,恆不拘拘一處,固不必窮究真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