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碑
文亭山 :在城西北一里許。見《山川》。
壽峰 在縣東一里許。見《山川》。
鳳凰嶺 在縣南關外。見《山川》。
馬澶淵 ,在縣南數里許。見《山川》。
堂溝 ,在縣北四十里。見《山川》。
木鴈池 在縣南門迤東。見《仙釋》。
漢泉鄉 在縣南七里「吉王村。」 缺考。
陵墓附
孫期墓 在郜城村內。見《人物》。
五代南燕慕容德墓 ,晉隆安二年,燕范陽王慕容德南徙滑臺,魏遂取鄴。慕容麟上尊號於德,德用兄垂故事以統府,行帝制,置百官,是為南燕,據此地也。又二年,乃定都廣固,即皇帝位,更名「備德。」 後殂葬縣西南堤外一里許。歷唐、宋、元,子孫猶有顯者。至元六年,揮軍慕容大郎立碑敘之。
元張成墓 在縣北二十里許。按中憲諱成,其先濟寧虞城人,三遷至成武,依母黨,遂為邑人。至大四年,用子恩制,贈中憲大夫、中書兵部侍郎、上騎都尉、清河郡伯,葬成武之小房里,有碑。明韓克忠墓 在縣北二里許賈莊村,有碑。郭璽墓 在縣北十里許胡村,有碑。
孝子王俊墓 在黃蘆村。夫婦孝烈,奉旨二次旌表建坊。
皇清縣令宋賢都墓 在縣里許西刑懷村。
曹州
河濱 在州東南五十里,即舜陶處,今屬定陶。「諸馮 」 ,在州南五十里,相傳舜生之地。今按其地與姚墟接壤,誠然也。
陶丘亭 在州東南三十里。《爾雅》云:「丘再成為陶。」 《禹貢》:「沇水東出于陶丘北。」 即此。
三朡亭 在州東南四十里。湯與桀戰于鳴條,桀走保三朡,遂伐三朡,更其國曰「曹。」 及振鐸封,作三朡亭。
古亳城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曹南山之陽,其旁為蒙城。《括地志》謂:「宋州北大蒙城為景亳,湯所盟地」 ,因景山為名此也,謂之北亳穀,屬縣西南。南亳故城為湯都,在今河南寧陵,謂之南亳。河南偃師,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遷焉,謂之西亳,故曰三亳。景亳,今在縣境。
盤庚村 在州東一百里。舊有盤庚祠,今在縣境。
莘仲城 在州南八十里。本夏有莘之國,今名莘仲。集有莘仲國君墓。按《元和志》,古莘仲國在濟陰東南,有伊尹耕處,即此。今屬縣境。其東昌之莘縣,起於隋,緣莘亭而名,謂為古莘國,誤。陶朱公亭 ,在州南柳河北岸堤顛遺址尚存。重丘 ,《春秋?襄公十七年》夏,衛石買伐曹,取重丘。即此。
故鹿城 ,《郡國志》云:「濟陰乘氏縣有鹿乘鄉。」 《春秋?僖公二十一年》,「盟於鹿上」 ,即此。
故戎城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春秋》:「會戎於潛。」 杜預曰:「陳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即濟瀆所逕也。」 《路史》云:「戎州,吳氏邑。」
故楚丘城 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春秋己氏邑。隋改置楚丘縣,并屬宋州。迨元改屬曹州。明洪武間省入州。歷考諸書,衛文公楚丘在滑東六十里,其曹邑在滑南,並與本郡邈絕。蓋彼為衛境,而此為曹境也。舊《志》以此為衛之楚丘,誤。
漆園城 ,在州東南五十里。《史》云:「今興仁冤亭有莊子漆園」 ,古蒙池也。
故《貫城 》《貫》。也。宋、齊盟處。齊田和伐衛,取毋丘。《大事記》云:「毋音貫」,即古貫國,在濟陰南五十六里。
州國城 ,在濟陰定陶縣。《春秋》「桓公五年,州公實來曹」 ,度其國危,則不復,遂居於此。
桂陵 在州乘氏縣東北。《戰國策》:「齊大破魏師於桂陵」 ,即此。有謂安陵即桂陵者,非。
陽晉城 ,在州西北舊乘氏縣界內。張儀說魏王曰:「秦下兵取晉陽。」 即此。
故濟陽城 在州南五十里。《竹書紀年》:「梁惠王城濟陽。」 又漢梁孝王子明封濟川王,都此。《水經注》:「光武生濟陽宮」 ,即其處。《漢書註》:「濟陽故城,在今曹州冤白縣西南。」
「受命壇 」 ,在州東南三十里。漢高帝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即此。高阜尚存,今屬定陶。
戚姬村 在州東南四十里,漢高戚夫人生此。梁王臺 ,在州東南三十里。相傳為漢梁王彭越所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