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元統元年知州耿允囂、明洪武四年知州洪範、十六年州判余尹瞻、正統間知州吳惠、成化間知州張寧,各重修。弘治間知州李溥、正德間知州李昆、李文敏、朱璟,嘉靖間知州林元敘、黃敏才、解情、張源澄,各相繼增修。三十四年,地震,圮。三十六年知州王惟寧復建。萬曆間知州魏養蒙、張汝雨、陳堯言,崇禎初知」 州徐文煒各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州鄒蘊賢。康熙元年知州呂兆。

璜俱重修

先師殿、七間 。東西廡各十間。

啟聖祠三間 ,正殿東。

名宦祠三間 ,戟門外東。

鄉賢祠三間 ,戟門外西。

「文昌祠 」 城上東南角。

明倫堂五間 :正殿西、東西齋各五間。東五間傾圮,址存;西五間現存。

尊經樓三間 :「正殿後。」

敬一亭 今廢

學正宅 明倫堂後偏東。

訓導宅 明倫堂西

社學 二:一在承流門內路北,一在養濟院北,址存。

義學 禮賢坊街北

裕齋書院 州西北四十里三張村,元隱士峪裕齋建。前建「宣聖堂,歲時修祀事,習禮樂,舉鄉飲于其中,鄉人世守之。萬曆初,禮廢,惟宣聖堂尚存。」

解梁書院 州治北,即舊廣慈寺。明嘉靖初,知州林元敘商於呂柟,以後殿并廂房,祀州及五縣鄉賢、名宦祠。前殿并廂房,請太學生扆彬、王玉瓚教州中子弟,及選有良民舉《鄉約》于其中,以轉化餘民。申請,立為「解梁書院」 ,後改為布政司。今廢址存。

見山精舍 州西,分司東。正德間,運判楊士魁建,名「五經館。」 今廢址存。

安邑縣

縣學 在縣治中。宋蔡攸重建,有碑記。元至正間重建。明洪武二十九年知縣晉之用,天順間知縣楊磬,成化間知縣劉謹,正德間知縣魏瓚,萬曆間知縣羊可立、路一麟、吳愈各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知縣柯世榮、訓導李王棟重修。

先師殿、五間 。東西廡各十四間。

啟聖祠三間 ,尊經閣東。

名宦祠三間 ,戟門外東。

鄉賢祠三間 戟門西

文昌祠三間 :櫺星門東。康熙四十六年,知縣張縉修。

「魁星閣 」 影壁東南。

明倫堂五間 :正殿後東西「博文」 、「約禮齋」 各三間。

「敬一亭」 三間 ,「明倫堂後。」

尊經閣 敬一亭上層,知縣張縉重修。

教諭宅 東廡後

訓導宅 「西廡後。」 康熙四十六年,訓導姜祖臨同闔學創建。

社學 城南街,今廢,址存。

義學 :縣治南。係舊東分司公署,年久就傾,康熙三十四年,知縣邵錫廕改建。

養廉倉 萬曆間,巡按御史徐元發銀造倉,工未興,現銀三百二十兩,附邑庫。

射圃 西廡後

學田 ,崇禎十二年,知縣王嘉謀捐俸一百八十二兩,本縣民人情愿領去作平地二頃三畝零。有地之名,並無實地,每年作租穀三十六石五斗六升零,折徵銀三十二兩九錢零,在縣徵收。廩生領銀二十一兩九錢三分有奇,貧士領銀十兩九錢六分八釐零,每年造冊申報。河東書院 、正學書院 、弘運書院 ,俱詳見《運司學後》。

考院 縣治東,數十武。

夏縣

縣學 在縣治東南。魏神麚元年建。元至元十四年,縣尹申達重建。大德十一年縣尹張式、至順二年達魯花赤田葉,至正八年縣尹何義相繼修。明洪武初,知縣閻育、成化十三年知縣楊通,十九年知縣陳潤、弘治四年知縣姜洪,各增修。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圮,知縣王言復建。萬曆元年,知縣陳世寶、孫養默、高奎、李汝禎各增修。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遲日巽。十四年,知縣鄭《四端》《康》

熙四年,知縣羅于廷各增修。二十三年,知縣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