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弗凝沿山麓西流,茂樹森疏,與二三茅屋交錯,殊有雲中雞犬之況。知縣張季霖作亭其上,有記。

白雲泉 出南山昭遠寺側白雲洞佛龕下。淵澄秀澈,渟瀦不竭。洞中石壁鏤佛像,奇古似秦、漢以上物。歲旱步禱,甘雨屢應。知縣張聯箕書聯榜其洞口曰:「洞涵潭影霏靈雨,佛振潮音湧白雲。」 蓋以紀其實云。

隰州

五鹿山 :州東南七十里。高八里,盤踞十里。上有五鹿大夫廟。

妙樓山 州北七十里。高五里,盤踞二十里,有石巖甚高廣,喦內有石寶寺。前有龍池,後有泉窟,冬夏弗竭,禱雨輒應,高僧嘗潛修於此。昇仙洞山 州西北六十里,高二里許,上有昇仙洞,深窈莫測,世傳常聞仙樂。

石馬山 州東北六十里。其形如馬。

蒲子山 州東北五十里,高五里,相傳堯之師蒲伊子隱處,漢以此名縣。

石秀才山 州東北六十里。望之巾服,儼如秀才拱揖之狀。

白衣山 州東三十五里。高七里,盤踞二十里。昔有白衣居士藏修於此。

飲馬山 州東九十里。高四里,盤踞七里怪石之中,噴玉翻雲。漢文帝過此,無水,馬跑地出泉,飲之。生草如韭,可食。

紫荊山 州東七十里。山極高峻,登其巔可望五百餘里。上有寺廟。東有紫荊寨並石窯,可以避兵。

海架山 州北十五里。上有真武廟,銅身高一丈二尺。

堆金山 州東一里許。形如「金」 字,上有文昌祠。暖水窊山 州東六十里。懸崖峭壁,古木槎枒,三面豁然,爽人心目。半山有泉出石竇中,傍有古剎緇流引水激碓直入廚中。

慈母山 州東北五十里。出柴木,樵人多伐之。下埱山 州東北五十里,出木炭。

暖占山 州北五十五里。

神峪山 州北五十里

百花山 州北一百三十里溫泉之南。相傳山多異葩,今居民墾以為田,而花事岑寂矣。水簾洞 州西北七十里。懸崖瀑布,望之狀若簾然。洞內石穴穿開,有石燕翻飛而出,翱翔天際。

「紫川 」 出州西南山峪間,過州城、仵城、大寧、馬𩰚關,入黃河。兩崖不生草木,水底不產鱗族,岸石皆紫,故名。

降龍溝 州東北。昔有二龍相𩰚,神人降之,故名。

龍子湫 一名「瀑布」 泉州南十里山峪間,西南入昕川。常有龍見,因建祠焉,禱雨即應。宋崇寧三年,敕賜廣濟廟。大觀四年,封順民侯。明封為龍子湫之神。

「明月」 泉 州北八里,其東石壁蒼黑,中有白石,光瑩如月照水。

大寧縣

孔山 縣西北三十里。高插雲霄,壁立如笏,望之如華峰。迤西另起一峰,胸穿兩大孔,通明常有風聲鼓盪,是為孔山,舊亦名風水山。《水經注》曰:「北屈縣故城西四十里有風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習不止,唐時有馬𩰚關。」 翠微山 縣南僅數百步,昕川繞麓而流,高踰千仞,橫亙里許,山勢似旗似錦屏,滿山松柏森秀端拱,望之蒼翠媚人。

捕狐山 縣北三十里。孔山之東派,邑治之祖龍也。相傳山舊多狐,晉獻公嘗捕狐於此。屈山 縣西南隅二里,形勢屈曲回抱,昕水至此逆而西流。

石子山 縣西南四十里。山勢嵯峨,草木叢密,人跡不到。《春秋》衛大夫石碏以大義戮子厚於此,因名。又名「小石山。」

孟門山 縣西馬𩰚關之南三十里,見吉州筆架山 。縣西南三峰竦起,峨然秀拔,為邑文峰。宋太祖建筆峰寺於此。

龍泉山 縣之東北。舊名「東山」 ,因修治《大清觀》,改今名。

龍泉山 ,乃捕狐山之支也,高二里許,以石戴土,不峭急。巔有臺榭,老松蔚然,雅具奇觀。「鎮關山 」 ,縣西七十五里,憑臨馬𩰚關,因名。「冰玉洞 」 ,縣南二里屈山之澗洞深邃莫窮其際澗水冬結為冰,光瑩似玉,經夏四月猶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