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十二卷目錄

 平陽府部彙考六

  平陽府城池考鎮堡附

職方典第三百十二卷

平陽府部彙考六

平陽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臨汾縣附郭。

府城 ,魏王豹建。明洪武初,因舊城重築。景泰初修。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甎池,深二丈五尺。門四:東曰「武定」 ,西曰「和義」 ,南曰「明德」 ,北曰「鎮朔。」 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樓、角樓四座,敵臺八座,窩鋪九十七座。康熙三十四年,地震盡塌。奉

旨:「發內帑。」

特命工部員外郎倭倫、平陽府知府王輔重築。《康熙》

四十六年,南門外西角牆圮塌,知府劉棨倡屬捐俸重修。

東關城 ,正德七年,本府同知李滄築,周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二丈五尺,上廣九尺,下基二丈,敵臺八座,正門、小門七座。嘉靖二十一年,知府聶豹、隆慶二年,知府毛自道「相繼重修,增高為三丈二尺,上廣一丈八尺,下基三丈,外包以甎。正門、小門、樓臺俱增高廣。添角樓臺四座,增敵臺為一十七座。」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城基多傾,士民補築。

南、北關城 :俱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後知府王輔創築。城內外街巷俱捐貲重建,士民稱「王公街。」 四十四年,西北城牆圮塌。四十六年,知府劉棨倡屬捐修,知縣徐國琇督築。

鎮堡附

東關  ,喬村  ,吳村  ,劉村  ,泊莊,金店  ,高河  ,伊村。俱有堡。

襄陵縣

襄陵縣城 。宋天聖元年,因徙縣治,始築。元至正十三年,縣尹岳貞重築。明正統十四年,知縣趙聰重修,周五里一百六十步,東南北門三。弘治十四年,知縣李高重建東、南城樓。嘉靖二十一年,知縣劉希召增修,高三丈,下闊二丈,上闊一丈。門扁:東曰「帶汾」 ,南曰「迎薰」 ,北曰「屏霍」 ,各有郭門。四十三年,知縣張國彥闢城,開東南門為學宮,肇啟文明,扁曰「大成門。」 隆慶元年,知縣宋之韓甃石砌以甎,有《記》。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東北牆傾塌數十丈。知縣

惲東生修築。其門樓、垛口俱未修。四十六年知縣宋繼均修築。

鎮堡附

南關  ,北關  ,東關  ,河頭  ,《京安》,趙曲。俱有堡。

洪洞縣

「洪洞縣城 ,漢時因移縣治,始建。明正統十四年,創築土城,周五里,高一丈六尺,厚八尺,池深八尺,門六。景泰初,知縣趙翔重修。弘治十二年,知縣邢昭復修,開馬路。十七年,知縣鄭選補修東南城堵。正德六年,知縣皮正稽增築四隅,建角樓女牆,甃以甎。隆慶元年,鄉宦晉朝臣、韓廷偉等,倡義輸財督修,周六里十二」 步,高三丈五尺,上闊二丈三尺,甎墁二層,厚二丈五尺,周圍比舊寬二百五十步有奇,易土以甎,厚七尺。知縣王詔又改建高樓併角樓窩鋪二十三座,浚池闊三丈,深半之,馬路闊二丈七尺,四周圍以闌牆。崇禎甲戌,知縣楊天精增築敵臺、敵樓。辛未,知縣李喬崑增築重修,知縣王廷掄築月城。按《縣志》,「縣治舊在今范村。楊侯國城,世傳晉大夫叔向所築,基址規模皆不可詳。漢為楊縣,隋徙今地,改洪洞云。相傳舊無城,至明始創。為門六:東曰朝陽,西曰射秀,正南曰時和,東南曰安流,正北曰光化,東北曰玉峰,各建小樓。正德年,東更賓陽,西拱汾,正南迎薰,正北望霍,餘二門仍舊。嘉靖十年,知」 縣程緒懸扁城樓,南平山離照,北霍鎮晴嵐,東南洪崖壁立,東北古洞雲橫,東箕阜朝暉,西汾川春漲。十五年,平陽衛指揮張世朝作亂,知縣昝如思拒守,賊畏城,渡河而南。後王詔改建。水繞樹護,遠望巍聳雄峻,觀者悚神,即郡城莫及。他邑稱下,屹然號金湯之固,視舊殆百倍云。邑城舊號「出水龜」 ,東門澗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