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堡附
水頭鎮 、胡張鎮 、裴介鎮 、曹張鎮,俱有堡。
喜安莊城堡 在縣西三十里西張莊地方,舊名牛家凹。明萬曆元年,因村落遙遠,盜賊生發,知縣陳世寶申請建堡城,巡道馮叔吉名曰「喜安莊。」 萬曆十九年,知縣高奎設法招來。展堡廣十丈,袤六十丈,蓋屋五十間,墾地三百餘畝,以安貧民。仍修南門樓一座,名曰「保安莊。」 以上俱有集。
聞喜縣
聞喜縣城 ,唐元和十年,刺史李憲建。元至正十七年修。明景泰「元年,縣丞韓軒重修。周五里三十六步,高二丈七尺,下闊三丈,上半之,池深二丈,闊三丈,門四。正德間,知縣李時、王琳建城樓,築月城。嘉靖間,知縣李朝綱、閻倬先後增修。敵臺三十六座,開水西門,以便民汲。知縣沈維藩磚砌垛口。崇禎間,知縣楊偉績」 築東西城,各厚五尺、高三丈,建角樓二;知縣賈之驥磚包東、南二門,各數丈。
皇清順治六年,兵變焚燬知縣鍾萬齡修垛口及五
城門十六年知縣李如蘭修城濬池,重建五門城樓。康熙四十年,知縣佟國琪重修。按《縣志》,東曰迎暉,南曰仰薰,西曰阜成,北曰仰薇。
護城石堤 城南臨涑,水漲則齧城。明萬曆元年,知縣王象乾建石堤,長一百六十丈有奇,高二丈餘,闊一丈餘,邑人李汝寬撰「記。」 二十六年,知縣徐明于廣濟橋西建石堤,長五十丈有奇,高一丈餘,邑人翟繡裳撰「記。」 迄今城無水患,邑民賴之。惟徐堤近年被水激壞數丈,當事者其留意焉。
南關城 、西關城 ,俱明崇禎六年築。
鎮堡附
橫水鎮 ,栗村鎮 ,上下東鎮 ,蘭德鎮,裴村 小郭店。
宋店 俱明崇禎間築堡。按《縣志》,「兵亂後,鄉村築堡甚多,不及備載。」
平陸縣
平陸縣城 ,距古虞城六十里。金丁丑年建。明景泰初,知縣李榮增築。周二里五十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有奇。門三,上為樓櫓。東曰《傳說故里》,南曰《虞芮質成》,北曰《泰伯至德》。惟西無門,北有重門。弘治八年,知縣侯尚文開南城,通學宮,為大成門,東去舊南門數仞。嘉靖,御史尚維持塞故南門,知縣趙重器修葺,後知縣王發蒙新其三門,并雉堞。甲午年,知縣李東主建。郭門五:東曰「砥柱」 ,南曰「通津」 ,北曰「分雲」 ,西北曰「讓田」 ,東北曰「會川。」 崇禎間,本府判徐暠俊築浚池,邑人李宏築外郭,環繞五里。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李德倫建樓東郭上。十七年,知
縣柴應辰重修。四十三年,知縣董之燧「增城上窩鋪。」 四十六年,重修南北城樓。
市鎮附
茅津鎮 ,張店鎮 ,八政鎮 ,俱有集。芮城縣。
芮城縣城 。後周明帝二年,改立,縣治,始建。明洪武初,縣丞楊得、知縣張友直增修,周三里二百六十四步,高二丈,池深七尺。正統十四年,知縣孟濟重修。正德間,知縣張世恭增修。嘉靖間,知縣張效仁增修,以磚甃門。知縣周時相增敵臺,浚池。萬曆間,知縣李選重修,增高倍厚。知縣趙庭琰創建月城。天啟間,知縣姜士佐重修。崇禎十三年,知縣倪光薦「磚包」 ,未竟而止。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卲璿重修。按《縣志》,東門曰
通津。西門曰「昇仙。」 南門曰「望闕。」 北門曰「禮賢。」 鎮堡附
萬歲堡 縣北八里上郭村。周顯王時,芮民以其地西接于秦,懼其強暴,築此堡以防緩急。以「萬歲」 名者,作事欲永久也。有址微存。
太尉堡 縣東南十五里,瀕河。本名鳳川。春秋時,秦攻芮,芮民築此堡,以為避兵之所。唐武德二年,夏縣呂崇茂稱魏王,應劉武周,詔以永安王孝基討之。行軍總管劉世讓屯兵于此,人呼世讓為太尉,故名。
馬武堡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遺址存。
喬頭堡 、柏底堡 ,俱有鎮 。坑南堡、朱呂堡。
絳州
絳州城 ,隋開皇三年自玉壁徙此,始建。明洪武元年,指揮鄭遇春重修,周九里十二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門:北曰「武靖」 ,南曰朝